这个价格不高,村里人买的也都是这个价。
陈光明直接应下了,不过他要求送货上门。
陶瓷匠见他买的多,就直接免去了运水缸的费用。
双方说好都很高兴。
陈光明还在这里订了一副碗碟,又用了十块钱。
把一切都处理好后,陈光明就先离开。
家里还有两个空的水缸可以用,暂时先不急。
等他们回去后,村里就开了大会。
以往的时候,有这种热闹的事情,肯定全家人都会过去瞧热闹,哪怕每一家都已经派了代表过去。
但是这一次,大多数家里都要赚钱,就都只派了一个代表过来,陈家去的自然还是陈父。
陈光明就没有去。
他还要准备一些密封的东西。
没多久,陈父回来,让他去一趟集体办公楼。
大会討论后,他们还是选了固定按五毛钱一斤算。
陈光明对此早已经有了预料。
“行,就按村长说的办。”他配合道。
“好好好,那我们签合同。”村长笑的合不拢嘴。
双方就开始写合同。
除了约定固定按五毛钱收外,他们还约定村里的红就只能卖给陈光明,不能再出售给其他人。
这里面自然就包括了村里的货郎们。
虽然村民货郎们已经越来越多了,但是陈光明却是感受到过来拿货的货郎数量在减少。
这些货郎们显然是在其他地方找到了进货渠道,如果价格和质量合適的话,他们自然是乐於在外面买。
陈光明就算察觉了,也不可能去阻止,
所以他和村长提了这一点,就是为了防止这一点。
签了合同,双方都高兴了。
陈光明也是当场就把红都收了。
整整一百斤红,五毛一斤都要拿五十块出来。
也就是陈光明底子厚下,简单的就拿出了钱。
他把这些红都挑回去后,放到了缸里存储。
接下去村里有多少红,他就收多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丁家村的小伙们已经干完了甘蔗的收割,此时甘蔗都堆积在红作坊外的屋里。
隨后,丁村长就来拿製作皮质纽扣的材料。
虽然红作坊这边还是不断需要先垫付资金,但其他地方的收入,还是能够不断的把帐给平了等这边做好准备之后,陈光明叫来了余平和余安两兄弟,把送纽扣材料和收皮质纽扣的任务交给两个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收红。
两兄弟也是陈光明的绝对崇拜者,陈光明说什么,他们都选择了相信,都保证会多收些红回来。
陈光明就让两兄弟去村民那里收。
他给两兄弟报的价格是四毛。
他想像肯定会有村民会出售自家红。
而他自己则是去了镇上的那些红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