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他就知道不少鸡市,只是不知道现在鸡市的情况怎么样。
“行,那就交给你了。”大舅笑道。
等吃完晚饭,余平、余安和张婷各自扶著自己的父母回老宅休息。
张婷和大姨一起睡,两个舅舅安排在一个房间。
林雨溪则是帮著陈母一起收拾,厨房里面不时有笑声传出来。
第二天。
陈光明带著陈父、大哥和两个舅舅出发前往鸡市。
他们打算前往江桥头。
江桥头在云江支流的岸边,有一处露天禽苗市场,
很多的鸡贩就会撑著用竹编编成的鸡笼舟,从各个地方把鸡苗运到镇上。
这处地方也是属於自由市场,知道的人並不多。
几个人跟著陈光明一起行走在田地间。
如果不是陈光明在前面带路,他们都意外是要去田里干活了。
走出一段距离后,就到了飞云江岸边。
又走了一段距离,他们就听到岸边不断响起的鸡鸭的叫声。
“到了。”
两人都惊讶的看著眼前的露天市场。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们都很难想像到这里竟然会有一处自由市场!
“光明,你连这里都知道?”陈父也很惊讶。
光明知道的地方也太多了。
“混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了。”陈光明笑道。
陈父听闻,深以为然的点头。
原本大家都感觉混这个词不好,代表著不务正业。
但是陈光明混出名堂后,混这个词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村里人没事都会让好吃懒做的儿子多出去混混,长长见识。
最好就跟看陈光明混,保准能有出息。
“看来现在这个时候確实已经有了。”陈光明鬆口气。
几年之后,新的禽苗市场会建在村里面,而现在则还都处在岸边。
这还是在市场渐渐放开的现在。
听说更早之前,商贩们都是躲在芦苇丛里交易的。
陈光明拨开最后一丛芦苇,咸腥的江风裹著此起彼伏的鸡鸣扑面而来。
三十多艘竹编鸡笼舟半浸在浅滩里。
船头用红漆歪歪扭扭写著萧山红、浦东黄的字样。
此起彼伏的雏鸡叫声里混著商贩们沙哑的吆喝。
江风裹著细碎的芦苇絮扑面而来,陈光明眯起眼晴扫过三十多艘竹编鸡笼舟。
“那一船的鸡看上去不错。”陈父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