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篱笆 > 第256章 省报为其正名6000字(第4页)

第256章 省报为其正名6000字(第4页)

汪师兄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仿佛卸下了一副沉重的担子,但隨即又涌上更深的苦涩,“货品压得死死的,库里全是老款,价格高,样子老。”

“宋经理天天拍桌子骂娘,可除了骂娘,还能有什么办法?售货员也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昨天工商局的人去你们那儿检查,结果灰溜溜地回来了。今天这省报简直是——。”他苦笑著摇摇头,手指无意识地摩著报纸的边缘,“往百货商店所有人脸上扇耳光啊。”

他的语气里没有抱怨陈光明的意思,更多的是对一种无可挽回的趋势的陈述,还有对自己所依附的那艘正在倾覆的大船的绝望。

“师兄的意思是?”陈光明適时开口,既不显得热切,也不冷淡,保持著一种温和的探询。

汪师兄深吸一口气,似乎鼓足了极大的勇气,抬头直视看陈光明。

他的眼睛里,那些斯文、规矩、体制內才有的优柔寡断被一种强烈的生存渴望取代,“光明,师兄我在百货站了半辈子柜檯,管了十几年成衣,什么料子好,什么衣服走俏,什么款式城里人乡下人都认,我闭著眼都能摸出来,我不是宋明理,我脑子不僵!”

他语速加快,带看某种急於证明自己的急切:“我知道,现在外面的新名词叫什么?

市场经济了!你们这套——供销网络——路子正,符合一號文件精神!我看见了,真的走通了!可百货的路,真走死了!”

“我想能不能让我也跟著你干?”

他顿了一下,补充道:“我知道,你那批发中心的位置满了,都是你一手带起来的货郎和代工点的能人。”

“我不求直接有个摊位,我是想-你那些跑外地的运输队,运力那么足,线路铺得那么广,我能不能—?能不能用百货站的名义,搞个联络点?””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又低了下去,带著试探和不確定,“虽然百货现在客流稀拉,但好互在县城中心,地方够大,后仓也宽,总有点用处—”

陈光明没有立刻回答。

他手指轻轻敲击看桌面,发出篤篤的轻响,似乎在衡量看什么。

汪师兄的提议,无疑是个意外,但也在他的预料范围之內,这位师兄的嗅觉,果然比宋明理灵活得多。

“百货的地方和名义?”陈光明重复一遍,脸上没什么表情,“师兄,恕我直言,百货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不是地方不够大,也不是名义不够响,而是人心散了,商品僵了,机制死了,你们背靠的那个体系,现在反而成了最大的包袱。”

“它限制了你们的定价权、商品选择权,甚至是售货员的服务意愿,它们就是一根根绑在腿上的铅块,你看楼下的货郎,他们的脚是自由的,跑得快不快,赚得多不多,全看自己本事。”

汪师兄的脸色白了白,陈光明的话直戳要害,毫不留情。

他嘴唇动了动,想辩解什么,却找不到有力的说辞,只能颓然地低下头。

陈光明话锋一转,语气缓和了些:“不过,师兄你的本事,我是认的。”

“你对商品流通的理解,对各地消费习惯的熟悉,尤其你背后这么多年积累下的那些关係,供销社的老採购门路,县里轻工口的熟人,甚至邻县那些搞调拨的人这些都是货郎们,甚至现在的批发中心都欠缺的无形资產,或者说渠道价值。”

渠道价值这个词让汪师兄眼神亮了一下,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所以”陈光明身体再次前倾,眼神锐利起来,“如果师兄真有心放下铁饭碗,端起新饭碗,不是不行。”

“但想用百货那套老招牌换张船票,不够分量。我要的是你这个人,汪师兄这个在商品堆里二十年,眼光老到、脑瓜子转得不算慢的老供销,这个人脉积累和那份想跟上时代的心气,这些,百货两个字给不了我。”

汪师兄的心跳猛地加速。

陈光明的话像一把手术刀,剔除了他幻想中带著光环的百货外壳,露出了他那点还算拿得出手的內。

虽然被剥得不剩什么,反而让他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

“我我明白了。”他用力点点头,声音带上了一丝沙哑,“我回去就想办法,单位那我也得有个交代。”

他说得含糊,但陈光明听懂了。

这是要辞职,或者至少要想办法停薪留职之类的操作了,那一步迈出去,才是真的与过去割裂。

陈光明脸上露出了真正放鬆的笑容,起身亲自给汪师兄的茶杯续上水:“这就对了。”

“师兄,时代不一样了。”

“好牌握在旧打法的人手里,是烂牌,旧牌握在新玩法的人手里,未必不能打出去一点响声。”

“钱跟著人走,路是人踩出来的。”

“你看到的是批发中心人山人海,我看到的是流通效率,是信息不对称被打破之后爆发的需求。”

“百货大楼的门脸价值会隨著它体系的僵化而迅速贬值,但你脑袋里那些关於货、关於路、关於人的活地图,在未来的供销网络里,会是真正的金钥匙。”

他伸出了手:“欢迎加入光明网络,汪经理,准备好,以后可没有清茶报纸,只有汗水和利润了,我们这儿,只看本事,不认辈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