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篱笆 > 第252章 一號文件(第2页)

第252章 一號文件(第2页)

几个村里的妇女围坐操作,全神贯注地处理著从光明製衣厂送来的塑编袋缝口加固任务。

这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需手稳且仔细,正好適合她们上手。

技术员小王在机器间穿梭,不时指点一下。

“翠,今天做得真快啊!”老赵对村里出了名的利索人笑著道。

翠婶头也不抬,手指翻飞:“赵书记,咱得对得起陈厂长给的工钱,这一件件缝好了,钱可是实打实的进腰包!”

旁边几个妇女也笑著附和。

以前,农閒时节,翠婶和许多妇女只能坐在村头纳鞋底、扯閒篇,手心著有限的钱袋,给孩子买块都得算计算计。

现在不一样了。

陈光明开的单价透明,做多拿多,第一批次钱结回来,翠婶就盘算著给念小学的儿子买个新书包,给臥床的老娘添床新被。

旁边操作的郑阿婆,孤寡多年,靠著村里接济,如今也能靠著针线活给自己挣一份体面的零,那天领到生平第一份工资时,她看见那浑浊的老眼里闪著泪光。

老赵支书感慨最深,解决了部分留守妇女和弱劳动力的就业,村里的气象也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这些妇女们,村里的男人们也已经开始筹划著名去做货郎了,对此陈光明也给安排妥当了。

另一边的沿河村交通便利些,代工点规模也大,承接了更多样化的工序,比如简单的衬衫袖口拷边、裤兜衬布缝合等。

点里甚至有了两台陈光明通过曹主任协调来的、稍稍新一点的二手机器作为示范机器。

村里的年轻姑娘们尤其积极以前要么早早嫁人,要么跟著男人外出打工,一年见不上两次面。

现在村里有了能挣钱的地方,而且活儿体面乾净,让她们脸上有光。

小娟就是其中一个,心灵手巧学得快,很快就成了点里的小组长,负责协助技术员管理质量和登记数量。

拿到第一个月比预期多的报酬,她第一时间去县城扯了块心仪的的確良布,给自己做了件新衬衫,穿上去代工点,引得同伴们一片羡慕。

村里的男人们起初还觉得女人家的小针线活挣不了几个钱,但当看到媳妇、姐妹、甚至老娘真的拿回钱,添置了生活用品,改善了家里的伙食,还给上学的孩子买了书本文具时,態度也慢慢转变了。

有些脑子活络的男人,开始琢磨著帮代工点做点辅助活,比如修理一下桌椅板凳,或者和负责运输的光明运输队搭上话,打听能不能跟著一起打零工。

村干部们见到这些画面,感觉肩上担子也轻了些,老赵支书和其他几个村支书最近在乡里碰到,话题都离不开自家的代工点运行情况、工人的积极性、光明厂那边订单的稳定性。

他们由衷感激陈光明和曹主任搭起的这座桥。

曹主任更是意气风发,光明製衣厂及其带动的代工產业圈成了他新官上任后最亮眼的政绩。

而这些同样也是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

这些变化,陈光明每天都能听到不少。

林雨溪每月匯总各代工点的质量数据、完成数量和反馈问题,陈光明则负责安排运输队的调拨、样品的派发、技术员的轮训。

“代工点供应基础工序后,我们自己的生產效率提升了快两成,而且各村的成本核算下来,完全在计划內,还有不少盈余可以滚动发展。”林雨溪不断匯报著。

这次推行代工模式,他们其实才是最大的收益方。

產量跟上去了,就能开更多的供销点,最后赚到的钱自然也更多,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几天后,乡里要开表彰会。

因此,乡政府大院比往常任何一天都要热闹。

大红横幅高高悬掛在乡公所门廊下,上面的大字格外醒目:“望江乡集体经济暨產业带头人表彰大会”。

院子里停满了各村支书、村长骑来的自行车,人头赞动,人人脸上都带著不同於往日的兴奋光彩。

大家互相打著招呼,话题的核心绕来绕去,总离不开陈光明,以及各村的光明製衣代工点。

大会议室里。

长条椅早已坐满,过道也添了条凳依旧拥挤。

主席台上,乡党官员、乡长、曹主任等人正襟危坐,笑容满面。

“下面,请我县乡镇企业发展的先进代表,三家村光明製衣厂厂长陈光明同志发言!”曹主任笑著开口。

时全场瞬间爆发出一阵潮水般的热烈掌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