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光明大表弟,快出来,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余强还没踏进后院门,大嗓门已经喊开了。
陈光明迎出来,询问情况。
“不得了,县城那边人是真的多。”
余强用力挥舞著拳头,“我们挑著担子,走到哪里都有人围上来问,都说很少见这么便宜的稀罕货。”
平阳县城这边確实很缺衣服和塑革鞋。
现在主要还是运输麻烦,不像是他自己有拖拉机。
还有供销点作为据点。
这些都能极大的压低成本,价低,货才这么好卖。
紧接著,去麻步、萧江的小组,下郑楼、宋桥的小组,还有鰲江、龙港的小组,也陆陆续续地赶了回来。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几乎一模一样的狂喜之色,箩筐里原本装著的样品很多都空了,还装著收的货。
去麻步、萧江的后生报告道:“我们那边也是,大路方便,消息传得飞快,一傢伙出来好几个小贩,追著我们要买断档的热门款!”
去郑楼、宋桥,靠近河道码头的汉子也挤上来:“那些码头工人可捨得钱了,天天扛包的人,就喜欢结实耐磨的,他们看中咱们的那批工装裤了!还有人问咱们塑革鞋改样能不能再硬实点?说码头干活费鞋!”
“鰲江、龙港那边也了不得啊。”
“那码头,热火朝天,到处都是人,泥地上都在起大房子,工人、做生意的人、船老大,乌决决一片。”
“我们箩筐刚放下就被围上了,带去的那些时髦衬衫、新款塑革鞋,城里头都不常见的,一会儿功夫就没了,那里的人打听咱们的店在哪里,都说要去万全买!”
陈光明虽然已经有所预料。
但毕竟这还不是他出来闯荡的年代。
只是比起那时候,现在的机会肯定更多。
整个市场都是空白的,哪里都缺货。
只要肯跑,能吃苦,带来的好货就不愁卖!
特別是在八三年快要八四年的现在,温州地区已经提早放开了,这也给了这个地区更多的发展机会。
余三哥、张远、小山,还有店里帮忙的店员们都围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脸上也不由自主露出笑容。
这景象,比开张那天还要让人心潮澎湃!
陈光明站在稍远一点的屋檐下,看著这群被点燃激情、七嘴八舌匯报的乡亲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这才是他要的局面,一个从万全镇这个点向外辐射,编织开来的销售网络。
昆阳、麻步、萧江、郑楼、宋桥、鰲江、龙港—
这些探出来的地方,肯定统统都要开供销点。
当然,现在不是时候。
他让这些货郎们自己去各个镇看店铺。
这么多地方,他自己肯定顾不过来,这赚钱的机会大家也要分一分,他只要保证自己这边能出货就行了。
他自然则打算去县城和龙港镇开店。
一个是县城,另外一个是马上要建了农民第一城。
“千,人手都培养不出来了。”
陈光明计算了一下,也有点愁了。
这还是县和镇,下面可还有那么多乡呢。
还是步子迈的太大了,一时间铺不开,只能靠大家一起了,看来过段时间,还要发展一些本地商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