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喜听后,微微一笑,“侯爷不必心急,此次运来的物品,正是要献给主子。届时侯爷亲自一见,自然能明了主子的尊贵与智慧。”
“此话当真?”靖安侯仍存疑虑。
“千真万确,主子亦期待与侯爷把盏言欢,共商大计。”春喜回答,心中明白,主子此行正是要通过这次运输,再次试探靖安侯的诚意。
只要靖安侯能够顺利将物品运入城中,主子便会亲自接见侯爷。
三日后的一个清晨,靖安侯亲自率领队伍出城,押送那些伪装成货物的武器悄然进城。
当他目睹箱中琳琅满目的武器时,靖安侯的双眼微微收缩,倒抽一口冷气,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令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在这些坚固的木箱之中,竟然隐藏着八牛巨弩。
这种武器,在战场的硝烟中,素来是用于实施远程的致命一击。
如今,端王费尽周折,将这些巨弩运送至繁华的城池,其目的显然是为了策划一场暗杀。
靖安侯忽然联想到,皇帝陛下打算在涝灾得到控制之后,亲自出宫抚慰受灾的百姓。
这些庞大的弓弩,必然会被安置在陛下必经之路的某个角落。
当靖安侯将这些神秘货物带回家中,他询问春喜:“这些货物应该如何妥善存放?”
春喜一愣,疑惑地问道:“侯爷,您知道箱中装有何物吗?”
靖安侯扬了扬眉,反诘道:“我若是要丢掉脑袋,自然要清楚为何会面临这样的命运!我已经完成了第二个效忠的标志。如果贵主子再不露面,不让我知晓共谋大业者是谁,我只能将你扣留,交给青龙卫,或许还能因此赎罪。”
春喜闻言,非但没有怒意,反而露出了微笑。
“侯爷,您不必焦急,主子若要见您,自然会有所安排。今夜,我便会将这些货物转移。”
“这怎么行。”沈文渊断然拒绝,“我个人的生死不足为惧,但不能让整个靖安侯府因为我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靖安侯府的爵位,世代相传,只要不犯上作乱,不犯下重大过失,这个爵位便会一直延续。
景仁帝也因为靖安侯的后代不再崇尚武力,而是倾向文学,因而对靖安侯府倍加重用,成为皇帝的心腹之臣。
这也是端王拉拢靖安侯加入其阵营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喜听到这番话,再次露出笑容,“主子果然料事如神,侯爷终究是按捺不住了。那么,今夜便由我带领您去见主子。”
靖安侯虽然心中紧张,但长久以来的努力终于迎来了这一刻,“好,正该如此,就将八牛巨弩带上。若不能见到共谋大业之人,我宁愿将这些宝物毁之一炬。”
第123章大业效忠
“侯爷切莫鲁莽行事,以免破坏了主子的大计。”春喜心中也不确定那位神秘莫测的主子今晚是否还会对靖安侯进行考验,忍不住出言提醒。
沈文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语气坚定:“然而,这一切还得取决于那幕后之人的分量,是否足以令我靖安侯府心甘情愿地追随!今宵仅此一搏,若再有任何试探或诡计,那在我看来,无疑是对我的一片赤诚的辜负。”
“共襄大业,若心不齐,则唯有败局。既然事已至此,我绝不盲目冒进。”
春喜脸色凝重如铁,缓缓道:“侯爷,且待今夜主子之令。”
靖安侯早已安排人手,确保沈钧钰的安全,他亲自涉险,力求今日便将端王绳之以法。
八牛弩之类的凶器,绝不能留存在侯府之中,以免留下无穷后患。
毕竟能够觊觎靖安侯府的,不只是端王一人,还有纪胤礼,甚至还有梁国舅。
夜幕徐徐降临,手持靖安侯府的信物,数箱珍宝被巧妙拆分,化整为零,悄无声息地运出。
靖安侯跨骑骏马至城东,随后换乘一辆普通无奇的马车,并被蒙上双眼,在繁华都市中左拐右拐。
期间不止一次更换马车,变换行进路线。
表面上看似错综复杂,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迷踪之策。
终于,马车在一座废弃的院落前停下,那里有一条地道,靖安侯在其中行进了约半炷香的时间,方抵达一座宅院的花园。
亭中立着一人,背对靖安侯,沈文渊沉声问道:“阁下何人?”
那人转过身来,身材适中,年约而立,“靖安侯,是否识得我?”
沈文渊双眸圆睁,神色骤变,怒火中烧,“韦勇哲,你竟敢与我共商大计?若是你,我劝你立刻离京,或许尚能保住一条性命。今日之事,就此作罢!”
韦勇哲微微眯起眼眸,冷笑连连,“韦某身为吏部尚书,门下食客遍布天下。我若振臂一呼,朝中官员定会群起响应。”
靖安侯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在和平年代,你的门下或许能胜任一些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勾当,但论及谋反篡位,共图大业,你尚未有此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