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悉想起米脂这地方,可不就是明末李自成揭竿起义的地方吗?明末陕西大旱,连年歉收,百姓无粮,饿殍遍地,只得揭竿而起。这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没想到乔至廉去的就是米脂。
到了酒楼,几位朋友还没到,作为地主,闵悉把菜给点上了,除了几道大菜,他还亲自去做了土豆烧鸡、酸辣土豆丝、拔丝红薯、玉米炖排骨,主食点了玉米窝头。
这几样菜他没教大家做过,因为他离开那一年这些作物也才试种,还没到能够量产上餐桌的程度。
乔至廉、冯灏与孙华等人陆续到了,大家见面少不了寒暄。云霁和闵悉回来后,忙着处理云祥号的事,很快就开始上学,所以大家都还没来得及聚。
朋友们在雅间里没见到闵悉,好奇问云霁:“怎么没见到闵兄弟,他没跟你一起回来?”
云霁笑道:“他在厨房做菜呢。”
孙华兴奋地搓手:“原来还能尝到闵兄弟亲自做的菜,我以为来酒楼吃就吃不上了呢。”
“也不都是他做,他只做几道菜。”闵悉头一天在陶家做了几道大菜,忙活了一整天,所以不想再做了,才没有邀请大家去家里吃,而是安排在酒楼吃。
人齐了后,云霁让小二安排上菜。
闵悉也跟着上楼来了,他自己一手端着土豆丝,一手端着拔丝红薯。刚将盘子放在桌上,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是什么菜,酒楼的新菜吗?”
闵悉笑道:“这几道菜是我特意为明洁兄做的。”
乔至廉受宠若惊:“谢谢!”
闵悉放下盘子后,说:“许久没有给大家做菜了,大家尝尝今天的新菜品,看看味道如何。”
于是大家也来不及喝酒,就先迫不及待地品尝起了新菜,孙华最会吃,每样都能点评出一番滋味来,比如“那玉米排骨汤有一股特别的鲜甜”,“酸辣土豆丝脆爽可口,十分开胃”,“拔丝地瓜甜而不腻”,“土豆烧鸡是相得益彰”等等。
等大家都品尝过一遍,闵悉这才放下筷子:“其实这几道菜都算是家常菜,用来给乔兄饯行,还不太上得了台面。”
乔至廉连忙说:“不、不,完全上得了,这几道菜的味道非常好,而且又都是新奇食物,完全够分量了。”
“乔兄你知道我为何给你做这几道菜吗?”闵悉问。
乔至廉摇头。
闵悉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土豆、玉米和红薯,挨个给他们介绍:“这几样都是上次我们从欧罗巴带回来的作物,这是洋芋,也叫土豆,这道土豆炖鸡、酸辣土豆丝,都是用它做的;这个是叫包米,我也管它叫玉米,这道玉米炖排骨和窝窝头,都是用它做的;这个叫红薯,这道拔丝红薯是用它做的。这些其实都是新大陆的主粮,既可以用来做菜,也可以用来主食。乔兄要去米脂县赴任,我听说那地方都是沟壑山地,又干旱少雨,条件尤为艰苦,所以给你推荐你这几样作物,让你带到米脂县去。”
送种子
乔至廉整个人都愣住了。
闵悉说:“咱们读书的目的,除了光宗耀祖之外,定然也是想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陕北的自然条件素来恶劣,作物都是靠天吃饭,当地百姓生活艰苦。这几样作物都是耐旱的,还高产,你带去给当地的百姓种下。犄角旮旯都能播种,能给百姓增点产,好让大家不饿肚子。只是要注意的是,土豆发芽了不能吃,有毒。另外还有几样,洋柿子可以做菜,辣椒可以祛寒,落花生可以榨油,需要的话,这些都带过去。”
乔至廉咽了下口水:“你们这是带了多少作物种子回来?”
云霁笑道:“好几种呢,都在这里了。这些其实都是九弟要带的,为了搜集这几样作物种子,我们跑了几个欧罗巴国家,还被海盗俘虏过。”
冯灏瞪圆了双眼:“真的吗?你们被海盗俘虏过,那后来是怎么逃出来的?”
云霁便把那年在英吉利海峡被海盗抓的经过说了,其实这事之前也提过,但没有细说,如今听他讲当时的经过,真是险象环生,高潮迭起。
听完他们的经历,乔至廉说:“只能说,闵兄弟你太明智太有远见了,否则怎会想到把这么好的作物带回来。这些作物将来要救多少人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