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此时对这看上去不怎么中用的宋朝,也起了怜爱之心了。
毕竟是同出一脉。
不过后代也太不中用了,果然还是得老刘家来执掌天命啊。
武德充沛的除了强汉,还有盛唐。
所以李世民和他的朝臣们,也对这宋朝的皇帝怒其不争。
他们大多经历过隋炀帝这样的暴君,但懦弱的君主还是头一次见。
若是如同那刘阿斗一般,虽然蠢笨了些,还愿意信任诸葛丞相和他推荐的人,也算不错。
但看起来这个赵构,还不信任他的忠臣良将。
这可真是。。。。。。苦了百姓啊。
他们知道五胡乱华的历史,此时更为宋朝的子民感到悲伤。
至于宋朝。
赵匡胤感觉自己需要缓缓。
想当年,唐玄宗时期,国都六陷,天子南逃。
如今自己的后代,也重蹈覆辙了吗?
果然不能指望别人,还是得自己收回燕云十六州。
至于之前想出的“杯酒释兵权”之计,暂且缓一缓吧。
这个赵构,哼。
如今天幕世人皆知,估计也不会有宗室蠢得给自己孩子起名叫“构”了。
倒是该立下一道祖训,逃什么逃,既然当了皇帝,就算是死,也得给他死在国都。
明朝的朱元璋,虽是早就知道这段历史,但听一遍,还是气一遍。
连一直停滞的迁都一事,都被刺激得要立刻提上日程了。
如今的金陵温柔乡里,究竟有多少人还在梦里想着过河呢?
在朱元璋不知道的未来,原本的历史中,朱棣定都北平,开启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时代,直到这个开局一个碗的朝代,被一根绳终结,才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叫门天子,瓦刺留学。天涯共此时……
这边朱元璋盘算着让朱标前往关中和洛阳视察,筹划迁都西安或是洛阳。。。。。。估计要等天幕告一段落再实行了。
那边明月继续着她的答题:
“明英宗朱祁镇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土木堡之战和夺门之变。”
“朱祁镇御驾亲征,带着大半个朝廷仓促出征,以二十万大军对战瓦刺两万人,而后这二十万人于土木堡全军覆没,五十多位重臣全部战死,朱祁镇被俘,大名鼎鼎的‘瓦刺留学生’诞生了。”
“这一战,朱祁镇力压他的祖宗朱棣,被评为‘大明战神’。朱棣为仁宗当了大半辈子的征北大将军,立下了赫赫战功,真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啊。”
“皇帝御驾亲征战败不是稀罕事,比如宋太宗在高梁河之战驴车漂移逃跑,据说骑着快马的辽军都追不上。”
“皇帝被俘虏也不是稀罕事,比如靖康之耻就向金朝输出了徽、钦两位帝王。”
“算上赵构,只能说宋朝有名的昏君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