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签到在诸天万界笔趣阁 > 第19章(第2页)

第19章(第2页)

他有些明白明月为什么要从这么遥远的地方开始讲起了。

文将军的这首诗,他也背过。

不是在寺庙里当和尚的时候背的,也不是已成一方势力有条件学文学史的时候背的,而是在陈老头的怀里,在年幼时的梦里,背过这首诗。

“同一年,崖山海战中,南宋末代皇帝投海自尽,时年八岁,十万军民随之一起跳海殉国,自此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中国。”明月叹了一口气,她不记得这位小皇帝的名字了,但也不敢上网查资料,担心系统判自己作弊,只能这样含糊地继续讲着,“宋朝有名的昏君很多,我之前提到过好几个。但这位小皇帝,该说不说,不愧是赵匡胤的后代,和高粱河车神的后代完全不一样。”

明月并没有过多地进行拉踩,但语气中的鄙薄,已经显示了她的倾向。

朱元璋这个中年杠精难得没有反驳些什么,实际上,他对崖山海战的了解,比明月更加详细。

毕竟陈老头曾经是张世杰的部下,亲历了崖山海战。

陆秀夫带着南宋少帝赵昺跳海后,张世杰仍不愿放弃,但杨太后也是一位忠烈的奇女子,在听闻少帝死讯后果断随之而去,不久后,张世杰也郁郁而亡。

而宋朝这边,赵匡胤已经懵了。

什么意思?

天幕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已知宋太宗是高粱河车神,已知小皇帝是赵匡胤的后代,但不是高粱河车神的后代。

头好痒,要长脑子了。

赵匡胤森森的目光看向两个弟弟,赵光义和赵廷美都惶惶地跪了下来,看起来都不太有骨气的样子。

到底哪个才是高粱河车神?

赵匡胤怒极反笑,想到之前他以为那些昏君都是自己后代时的自责,甚至为了安抚民心废掉了自己的次子,他的眼神,愈发冰冷起来了。

好歹也是说出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皇帝,又怎么会不明白“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道理呢?

至于秦汉唐这三位皇帝,倒是没那么大反应。

虽然感慨于文天祥的赤诚忠贞,欣赏他写的诗句,但也不至于为别的朝代的灭亡心生恻隐之心。

这三朝的武将也都上前表了忠心,君臣相得,分外感人。

但这其乐融融的场景,被明月无情地打破了。

她说:“元朝实施‘四等人制’政策,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汉人是第四等,其实不是。”

“汉人是第三等,南人,也就是原南宋统治区的人才是第四等。”

“不过没差了,反正汉人成了下等人,在元初还有通过军功跻身上层的机会,元末连这种机会也没有了。”

反应最激烈的是刘彻、李世民和赵匡胤,刘彻本就对匈奴深恶痛绝,更何况后世人都自称汉人;李世民知晓五胡乱华的历史,深知这种情况下汉人悲惨的境遇;赵匡胤更不用说了,被外族灭亡的是他的宋朝,投海自尽的是他的后代;嬴政对“汉人”的形容有些反感,不过也提高了对匈奴的警惕性,想来原本历史上围困刘邦的冒顿单于,在这个世界并不会好过;至于朱元璋,他早已知道了历史的走向,元朝已经灭亡,真正的隐患在于天幕尚未提及的“爱新觉罗”。

不过得知外族人入主中原的震怒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他们很快就想到,他们曾经在明女郎的客厅有两面之缘的鞋拔子脸,已经消灭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如天幕所言,他的外祖父经历了崖山海战,可见元朝也没有坚持太长时间。

恢复殉葬,秋后蚂蚱标儿的早逝,和迁……

“和大多数汉人一样,朱元璋怀抱着屈辱和仇恨长大,抗元的志向也在长辈的熏陶下日益滋长。”明月心绪复杂地抿了抿唇,她突然想到,曾经在上学时背过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一首元曲,用在此处恰如其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实我国古代的底层百姓,一直是非常辛苦的。吃不饱饭的人比比皆是,就算是太平盛世,饿死的人也不在少数。”明月一时有些庆幸,毫无疑问,她这一代人吃到的最大的时代红利,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哪怕躺平摆烂,也很难饿死,“而民族矛盾显然加剧了统治阶级对底层的剥削,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起来,农民起义频发,加上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位的崩塌,元朝已经摇摇欲坠了。”

“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过程,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不管他喊出这样的口号是真心实意,还是强调自己抗元的正义性,总而言之,他成功了。”明月转回正题,“曾经饱受元朝折磨的老农民朱重八,当然不愿重走宋朝的老路而盘踞在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也让他心生警惕,深感威胁。”

“明初的首都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都城。虽然地处东南,经济发达,但显然定都于此,不利于北方边境的统治。”明月想到最近爆火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忍不住笑了一下,“当然了,朱元璋心心念念迁都的原因不止这一条,比如南京城的宫殿地基有些不稳啦,比如他有些迷信觉得此前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都比较短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