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虽不知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但俨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好在他已经不再对这个长子抱有其他的期待,倒也没有过于生气,平静开口道:“扶苏,休作忸怩姿态。”
扶苏愣了愣,整张脸连带着耳廓都被晕染成了粉色,既已被皇父点破,他索性上前一步,直言上谏道:“有关天幕之事,李斯尚未修成定法。此时直接下令将项氏一族斩草除根,是否不合例律?”
嬴政被气笑了,索性点了淳于越来答:“淳于仆射,汝来答汝弟子之问。”
淳于越叹气:“扶苏公子莫不是忘了,这项氏一族本就是六国贵族,项燕后人也本就在我朝通缉令之上。”
秦朝对于乖顺的六国贵族,采取的是同化笼络的手段:
将其迁徙至咸阳,授虚职变相软禁,强迫他们学习秦律等等。
但对于试图复国的六国贵族,为了维护统治,秦朝采取了残酷、血腥的镇压手段。
尤其是在博浪沙刺杀事件之后,那震撼人心的一锤让嬴政勃然大怒,他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排查和清除活动。
得益于胆大包天的张良,楚将项燕的后人在众多被通缉的六国余孽中并不算显眼,抓捕的优先级也远远低于韩国贵族。
就算没有天幕的出现,若是秦朝能够平稳过渡,这些罪人最终还是会被绳之以法。
所以嬴政对王贲下的令是抓捕刘吕两家,对李信下的令,却是将项氏一族格杀勿论。
不提扶苏被老师提点过后有多么羞惭,天幕之上,明月继续讲道:“接下来就是白登之围了,刘邦被匈奴人围困了七天才逃脱,回来之后就打算派公主去匈奴和亲,算盘打得很响,把女儿嫁过去,匈奴的单于就是自己的女婿了,若是这一任单于死了,那便是公主之子继任单于之位,这样就更好了,那可是亲外孙。”
明月的嘴角划过一丝讽刺的弧度:“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吕雉日夜哭诉,才改变了刘邦的想法,改派家人子代替鲁元和亲匈奴。对于吕雉而言,她守护住了自己的女儿,但难道那个女孩就应该去和亲吗?泱泱大朝,何至于此。”
汉朝,刘彻重复着明女郎刚刚念出的那句诗,眼刀嗖嗖地飞到那些整天嚷着求和的大臣身上。
有人羞愧地低下了头,有人则是长叹了一口气:难道他们不知道送公主去和亲是屈辱之举吗?难道他们不想打赢匈奴,为无辜枉死的边境百姓报仇雪恨吗?
但打仗是一件既花钱又费人的事。
我朝休养生息了这么多年,文景二帝简朴到帝陵陪葬之物都寥寥无几,才让国库稍稍充盈,民生不再凋敝。
若是得胜也罢,最怕的就是钱也花了,人也没了,仗也没打赢。
秦朝。
刘季冲吕雉讪讪一笑,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他如此擅长察言观色,自然发现了,从妻子听到“刘邦推子女下车”一事起,就把女儿和自己隔绝开了,如今听到“刘邦要送女儿和亲匈奴”后,更是冷若冰霜,有与他割席之意。
刘季不以为意。
他了解自己的妻子,这是一个能力和心性都不输自己的女人。
但她有一点不如自己。
不管是刘邦还是刘季,都没有任何软肋。
而吕雉的软肋,就抱在她的怀里。
刘季在等萧何和曹参的消息。
从咸阳到沛县,最快也需要三天的时间。
他和吕雉会带着两个孩子在山林里躲避三天。
三天后,来自咸阳的使者到达沛县,若是两位好友带来了刘吕两家性命无忧的消息,那说明始皇帝是有大度量之人,以自己的才华,这一世即便做不成皇帝,也可以混个大官当当。因为女儿的存在,他和吕雉依然会成为最坚固的同盟。
若是刘吕两家尽数身亡,那便把这两个孩子托付出去,他和吕雉就趁早自行了断吧,省得被秦军抓住,再得一个痛苦的死法。
“不过汉朝这个时候确实打不过匈奴,毕竟先是秦二世倒行逆施,接着是连年战乱,中原大地一片疮痍,能打得过出了天选之子的匈奴才怪。”这时的匈奴是由冒顿单于领导着的,他可是一个行“鸣镝弑父”之事的狼灭,“九世之仇犹可复也,后面几代帝王虽然被藩王折磨得不轻,但也没忘记与匈奴之间的仇恨,一直在积极备战,直至汉武朝,刘彻任用卫霍一雪前耻,才不负‘强汉’之名。”
“吕雉真的还挺爱鲁元的,后来鲁元的丈夫牵扯到了行刺刘邦的案件事时,她也多次替女婿求情,把刘邦都给惹毛了。刘邦去世后,吕雉还想杀庶长子刘肥,刘肥向鲁元献郡得以逃脱,当然了,这里可能不纯粹是因为疼爱鲁元,更多的是在于刘肥的表态。”明月由此也想到了非常有名的舅舅娶外甥女事件,“吕雉还把鲁元的女儿嫁给了刘盈,天呐,兼具我之前提到过的两大debuff,张嫣年纪又小,还跟刘盈是舅甥关系,肯定生不出来小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