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祁镇更加与众不同,虽然没有宋朝怂怂的基因,但他行事风格和宋朝一脉相承。”
“瓦刺人带着他在宣府大同一带来回转悠,啧,‘叫门天子’嘛。”
“史学家普遍认为明朝在此战由盛转衰。但朱祁镇被俘虏之后,他的弟弟朱祁钰临危受命监国登基,任贤用能,励精图治,属于是强行给大明续命了。”
“估计是大明朝天命已经尽了。太上皇朱祁镇被瓦刺放回去之后,他又来了一次夺门之变,重新当上了皇帝,又残害了一次忠良。朱祁钰好好一个明君,只得了一个‘戾’的谥号。”
明月有些紧张地摸了摸鼻尖,一不小心就说多了。
讲明君,大同小异;说昏君,千奇百怪。
但吐槽朱祁镇,哪一条都舍不得漏掉。
她为了答题,放弃了用“猪骑朕”称呼这家伙,已经算是嘴下留情了。
各朝之人也听出了明月的区别对待。
前面的明君介绍得都很官方,后面的昏君输出的全是情绪。
尤其是这个朱祁镇,洋洋洒洒一大段,根本不带停顿的。
不过,大家也都能理解,这种昏君就算是在史书上,也应该大书特书,用以警示后人。
“哦,对了,说到谥号,朱祁镇这样的君主为什么还能谥号‘英’呢?”
“其实‘英’在古代作为谥号,有寿命不长功业未成之意,朱祁镇活了三十七岁,其实不算短了,在他前面的元英宗只活了二十岁呢。所以这个谥号其实包含让他早点死的祝福。”
“而且继位的可是朱祁镇亲儿子,也不是不通文墨不晓史书之人,大臣们还能顶着风险上这个谥号,可见人心之中自有一杆秤,昏君就算再怎么掩盖,后世也会公正地评判他的功过的。”
秦汉唐三朝激烈地讨论着后世的帝王:
虽然不知道明月说的“基因”是什么,但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遗传这一现象,《吕氏春秋》中便提到过“种麦得麦,种稷得稷”,后来这一讨论也不再仅限于植物,而是扩大到了世间万物。
民间有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宋朝这四个皇帝一脉相承的懦弱性情,让大家更对这一现象重视起来。
也有另一种说法: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正如朱祁镇没有继承到朱棣的军事能力一样,对于龙凤猪而言:
儿子虽然优秀,但和自己一比,总感到有些“子不类父”。
好在和后世帝王一比,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应该做不出来这么离谱的操作。
别说是这般不要脸地叫门了,从被异族俘虏那一刻就应该有骨气地自杀好吗?
不过,扶苏、刘据和李承乾,历史上还真都是自杀而亡。
宋朝。
本以为天幕说完赵构就没有大宋的事了,没想到讲后世昏君还能扯回来。
赵德昭两股战战,竟是出人意料地跪了下来:“爹爹明鉴,儿臣绝没有这个胆子御驾亲征。”
这个解释的思路,还真有点道理。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赵德昭如今已经十一岁了。
朝堂上了解他的大臣们,都觉得他不会主动请缨御驾亲征。
赵匡胤也想象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