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写一字,便有一道光芒自书中升起,汇入断剑。阿禾跟着低声接诵,讲述她父亲战死边关却被诬通敌的故事;林知悔颤抖着回忆母亲被抄家时抱着诗集不肯放手的场景;就连那被封印在铜柱中的无数残魂,也开始齐声低语,声音由弱渐强,最终汇聚成洪流。
断剑嗡鸣,剑身裂开锈壳,露出内里流转的星河之光。
当主锚即将落入铜鼎的刹那,念安纵身跃起,持剑刺向水晶!
“**我记得!!**”
轰??!!
天地失声。
一道璀璨光柱冲破地宫,直贯云霄。主锚在接触断剑的瞬间崩裂,化作万千碎片,每一粒都映出一段被抹去的历史。忘焰熄灭,铜柱爆裂,囚禁其中的灵魂如飞蛾归林,四散而去。
林知悔倒在念安怀中,气息微弱,嘴角却扬起笑意:“我……还记得娘的名字。”
老者跪在地上,双手抱头,疯狂嘶喊:“忘了!快让我忘了!我不想记得我做过什么!!”
可这一次,没人能帮他遗忘。
数日后,京城震动。清忆司解散,忘川阵永久瘫痪。太子宣布成立“铭记司”,邀请民间忆师共同编修《新国史》。第一批公开的档案中,赫然记载着三百年来每一次记忆清洗的名单与执行者姓名。
林知悔被救出时,已无法行走,记忆也残缺不全。但他仍坚持口述《兵祸志》后续章节,由念安笔录。每当他说不出某个名字时,便会怔怔望着窗外的春天,喃喃道:“我记得……我应该记得……”
阿禾则带领一批义士,奔赴各地挖掘信冢、唤醒默井。他们在北方发现了一座地下图书馆,藏有五千卷失传典籍;在西部山谷找到了用骨笛传递历史的部落;南方海岛上有渔民世代传唱一首无字歌谣,旋律正是某场海难的完整记录。
一年后的冬至,举国祭奠被遗忘者。
京城广场上,竖起一座无名碑,碑文仅有一句:
>**“他们曾存在,他们不该被抹去。”**
念安站在碑前,身穿白衣,腰佩断剑。她身后,是数千名手持竹简的忆师与百姓。孩子们齐声朗读《新史纪》,声音如潮,席卷长空。
忽然,一阵熟悉的茉莉香飘来。
她回头,只见林知悔拄着拐杖,缓缓走来。他瘦了许多,眼神却清澈如初。他递给她一片干枯的茉莉花瓣,是从当年太学院带回的最后一朵。
“我梦见老师了。”他说,“她说,青山之下,埋的不只是死者,还有未竟之志。但她也说,只要还有人愿意记得,青山就永远不会老。”
念安接过花瓣,轻轻夹入《万灵录》的最后一页。
当晚,她独自登上城楼,点燃一盏油灯。
南风拂过,檐角铜铃轻响。
她望着远方群山,轻声说:
“老师,师姐,谢明远,还有所有没能走到今天的人??
我们还在走。
而且,我们走得更远了。”
远处,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洒在青山之巅。
山色如洗,万物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