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青山湖水上森林公园 > 504接踵而至(第2页)

504接踵而至(第2页)

她解开了所有锁链。

铜铃齐响,声波如刃,割裂寂静。井内升起一阵灰雾,雾中浮现无数人影??男男女女,老少皆有,全都张着嘴,却没有声音。但他们嘴唇的形状,分明是在说话。

林知悔突然捂住耳朵惨叫:“别念了!别再念了!我不想忘了娘的名字!”

阿禾也踉跄后退,眼中泛起血丝:“我父亲……我不记得他的脸了……”

唯有念安站着不动。她取出陶壶,倾倒出最后一滴茉莉露,洒向井口。清香弥漫,灰雾稍稍退散。她高声诵读《万灵录》中一段:

>“甲子年六月,乌陵暴雨成灾,百姓请开仓赈粮。知府拒之,反诬饥民作乱,纵兵屠镇三百户。事后上报‘剿匪得胜’,受赏黄金千两。死者名录如下……”

随着她的声音,井中幻象开始变化。那些无声的嘴,渐渐与她诵读的文字同步。灰雾凝聚成一条条细线,汇入空中,竟织成一篇完整的《乌陵血案志》!

“原来如此!”林知悔喘息着明白过来,“这口井不是吞噬记忆,而是储存被强行抹除的声音!它把所有被禁止说出的真相,都封存在‘静音’之中,只有通过‘记得’的力量,才能将其还原!”

念安取出空白竹简,以乌木笔疾书。每写一字,井中便有一道光影消散,化作真实记录落入纸上。当最后一行名字落笔,整座石室轰然震动,井底传出一声悠长叹息,仿佛千万亡魂终于得以安息。

他们带着新得的竹简离开乌陵。

然而归途中,噩耗传来:太子被迫宣布废止《新史纪》传播,民间抄录者一律治罪。更有传言,皇帝已下令重启“忘川阵”,要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新一轮记忆清洗。

更令人震惊的是??林知悔的舅舅,那位曾暗中支持他们的礼部侍郎,在朝堂上公开揭发外甥“勾结逆党,窃取国史”,并亲手交出林家祖传的《遗奏录》副本,作为“罪证”。

林知悔听到消息时,正在煮茶。他沉默良久,只问了一句:“他签字了吗?”

报信的驿者低头:“签了,按了血指印。”

林知悔笑了,笑得凄凉:“小时候他教我写字,第一个词就是‘忠义’。原来忠的是权,义的是命。”

那一夜,他在篝火旁写下一封信,用的是最普通的黄麻纸,没有盖印,也没有署名。信中只有两段:

>“舅舅,我不恨你。你只是怕了。

>可我不能怕。若连我也闭嘴,谁还记得母亲临终前说的那句话??‘孩子,你要做个能流泪的人’?”

>

>“念安,若我未能同行,请继续南行至苍梧。那里有座无名庙,庙中僧人手持一把断剑,说是留给‘穿白衣的女子’。我想,那人是你。”

次日清晨,林知悔不见了。

留下的,是他常年佩戴的一枚青玉佩,压在《万灵录》上,下面垫着一页抄满《兵祸志》的纸。阿禾红着眼眶说:“他知道自己的血脉会引来追兵,所以独自引开了他们。”

念安握紧玉佩,一言不发。她将那页纸小心夹进书中,然后点燃了一支茉莉香。

香烟袅袅升起,在空中凝成一道模糊身影??正是林知悔少年时的模样,穿着儒衫,手里捧着一本书,嘴角含笑。片刻后,烟散,影消。

“他会回来的。”阿禾说。

“或者不会。”念安轻声道,“但他的名字,已在《万灵录》里。这就够了。”

她们继续南行。

越往南,气候渐暖,山色转青。某日穿越一片野茶园时,忽闻琴声自山上传来。曲调哀而不伤,悲而含望,正是《碑林悲歌》的变调。

循声而去,山顶有茅屋一间,门前坐着一位盲眼老僧,膝上横琴,指下流水。他似有所感,停琴抬头:“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