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他若秉公办理,恐得罪上官,前途堪忧,他若稍有回护,则难免有徇私包庇之嫌!”
“此等调查,如何能保证公允?如何能取信于朝堂,取信于天下?!”
他这番话,可谓诛心之论!
直接点明了何高轩与吴承安的特殊关系,质疑其派出的御史不可能做到公正无私,将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弊端赤裸裸地揭露出来。
李崇义话音刚落,早已准备好的礼部尚书朱文成立刻跳了出来,声音尖利地附和:
“太师所言极是!陛下,此议确实不妥!”
“御史台虽有监察之权,但在此等涉及自身姻亲的案件中,理当避嫌!”
“若强行派遣,只怕调查尚未开始,结果便已注定!这岂是朝廷法度?这岂是公正之道?”
“传扬出去,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朝廷?必将认为我大乾官官相护,法纪荡然!臣坚决反对由御史台调查此事!”
户部尚书高素也阴恻恻地开口,他掌管钱粮,心思更为缜密阴损:
“陛下,朱尚书所言,正是臣之所虑。”
“调查之事,关乎前线主帅之清誉,更关乎北伐大业之成败,必须慎之又慎,确保绝对公正。”
“若由与吴承安有姻亲关系的何大人主持调查,无论结果如何,都难以服众。”
“届时,若前线将士因主帅之事军心浮动,甚至酿成大变,这责任,谁来承担?”
“臣以为,为杜绝后患,此议断不可行!”
兵部侍郎秦元化虽然觉得李崇义等人有些咄咄逼人,但此刻他已被绑在同一辆战车上,也只能硬着头皮跟进:
“陛下,太师与朱尚书、高尚书所虑,不无道理。”
“阵前调查主帅,本就敏感,若调查者再与主帅有亲,确实容易惹人非议,恐于军心不利。”
“臣。。。。。。臣也认为,应另择公正之人前往。”
紧接着,又有十几名太师一党的官员纷纷出列,齐声高呼:
“臣等附议太师!”
“请陛下三思,不可由御史台调查!”
“应另选与双方皆无瓜葛的公正大臣主持调查!”
声浪再次席卷金銮殿,将何高轩的提议死死按住。
他们咬死了避嫌二字,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使得何高轩的调查之议,在程序正义上就受到了强烈的质疑。
何高轩面对这汹涌的反对声潮,面色依旧平静,只是花白的眉毛微微挑动了一下。
他早就料到李崇义会以此为由反对,心中并无意外。
他正要再次开口,准备以“御史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上官私情影响”等理由进行反驳,甚至不惜以自身官位担保。
然而,龙椅上的皇帝赵真,却在此刻开口了。
赵真将下方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
李崇义等人反对由御史台调查,其真实用意,他岂能不知?
无非是想将调查权抓在自己手中,或者至少找一个能被他们影响的人去查,以便坐实吴承安的罪名。
他不能让对方得逞,但何高轩的提议,在对方激烈的反对下,也确实显得有些理亏,难以强行推动。
看来,需要找一个折中的方案,一个既能进行调查,堵住悠悠众口,又能确保调查不会对吴承安造成实质性伤害的方案。
赵真的目光再次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了几位一直保持沉默,资历深厚,且似乎与太师一党及何高轩都无甚瓜葛的老臣身上。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合适的人选。
这场朝堂博弈,进入了更加微妙和复杂的阶段。
皇帝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回应李崇义等人的公正诉求,又能实现何高轩拖延时间、查明真相的目的。
而这个关键的人选,将决定接下来局势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