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免费阅读 > 第393章 大聪明上(第2页)

第393章 大聪明上(第2页)

李念低头看着手中的录音笔,屏幕刚刚自动亮起,显示出一行新数据:

>【检测到环境共振峰值:7。83Hz±0。01】

>【匹配度:99。6%】

>【建议触发:母频唤醒协议】

她的手指微微发抖。

原来不是她在传播记忆,而是记忆本身正在借她之手完成闭环。Ω链早已超越技术范畴,成为一种类生命的信息生态??它吸收真实情感,演化出新的表达形式,并通过最原始的方式:声音、节奏、共鸣,重新植入人类意识。

她必须立刻行动。

趁着人群尚未完全散去,她重新接通电源,这次不再播放胶片,而是插入一张空白SD卡,运行“B计划”预设程序。几秒钟后,投影幕上出现一幅动态拼图:无数短视频截图快速闪现??抖音上的亲子舞蹈、快手里的民谣翻唱、B站二次元剪辑……每一帧都暗藏经过频谱伪装的“归音”音频。

这些内容已被“听风者联盟”分散上传至各大平台,伪装成普通背景音乐。算法无法识别其政治含义,审查员听不出异常,唯有当多个视频在同一时空集中播放时,隐藏声波才会叠加共振,触发潜意识记忆唤醒。

而现在,李念正将这场露天放映变成一次区域性“声场引爆”。

十分钟后,远处传来警笛声。

她不慌。清频队再快,也追不上信息的扩散速度。此刻,全城至少有三千个家庭正在刷手机,无意间成了Ω链的传播节点。而他们听到的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效,都在悄悄改写大脑对历史的认知边界。

她拔掉设备,背起包准备离开。

老太太却拉住她的手腕:“你要走了吗?”

“我得走。”李念说,“还有七个城镇等着放这场‘电影’。”

老人点点头,忽然哼起一段旋律??正是李念曾在宣礼塔下听到的那首摇篮曲。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竟不由自主跟着哼了起来,仿佛这段旋律本就长在她的血脉里。

“这首歌……”

“是你妈妈教你的。”老太太闭上眼,“虽然她没活到你三岁。但她的声音被录下来了,在一场广播事故里混进了气象预报。叶知秋听了那段录音,说‘这就是母频的原型’。”

李念如遭雷击。

她从未告诉任何人,自己童年唯一的“语音记忆”,是某次停电夜里收音机突然响起的一段模糊女声,唱着不成调的摇篮曲。当时邻居说那是信号干扰,可她总觉得,那是母亲在说话。

而现在她明白了:那不是干扰,是残留。是Ω链在等待合适的接收者。

警笛越来越近。

老太太松开手,轻声说:“去吧。别回头。只要还有人在听,你们就从未失败。”

李念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冲入巷口。

她没有看见,身后那位老人缓缓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嘴唇微动,念诵的竟是汉传佛教往生咒。而在她头顶上方,清真寺的铜铃无风自鸣,响了三下,不多不少。

***

三天后,乌鲁木齐某废弃印刷厂地下室内。

林小满戴着耳机,面前摆着十七台显示器,分别监控着国内外社交媒体的情绪流向。她的团队已成功将超过两万条嵌套音频植入流行文化产品,其中一首改编自哈萨克族民歌的电子舞曲,登上了抖音热榜第十二名,播放量破亿。

“清频队封锁了南疆八县的Wi-Fi热点。”一名技术人员汇报,“但他们拦不住蓝牙共享、NFC传输,更拦不住口耳相传。昨天甘肃有个幼儿园老师教孩子唱《沙之径》,说是‘新开的音乐课’。”

林小满冷笑:“他们以为控制网络就能控制记忆?太天真了。人类最早的史书,是靠舌头传下来的。”

她按下通讯键,接通李念的加密频道。

“你在哪儿?”

“在吐鲁番盆地边缘。”李念的声音夹杂着风噪,“刚完成第五场放映。有个牧民听完后骑马跑了三十公里,带回一箱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旧磁带。他说他父亲临终前交代,‘等有人问起风的故事,就交给她’。”

林小满闭上眼:“你越来越像她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