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他摘下面具,露出一张苍老却熟悉的面孔??赫然是**余青山**!
“我还以为你死了。”少女声音微颤。
“我确实该死。”余青山苦笑,“当年跃入阵眼,并未真正牺牲。我的意识被第八碑吸收,困在记忆核心边缘长达二十年。直到那晚,她的光芒撕裂封印,我才得以逃出。”
“那你为何要制造痛苦?那些忆魇……它们伤害无辜!”
“因为麻木比痛苦更危险!”余青山猛然起身,眼中燃起狂热,“你们以为让人们记住就够了?可大多数人宁愿遗忘!他们把回忆当作负担,把真相当成折磨!若不让他们亲历失去一切的恐惧,如何懂得珍惜?”
少女摇头:“可你这样做,和清忆使有何区别?”
“区别在于??”余青山指向石壁,“我留下了解药。每个被忆魇侵袭的人,只要能在梦中找到‘最初的光’,就能挣脱控制。那光,是他们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我逼他们面对黑暗,只为唤醒这一点光明。”
少女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可以帮你,但必须停止伤害。我们可以建立‘忆炼场’,让人在安全环境中体验记忆洗礼,而不是任由忆魇肆虐。”
余青山盯着她,忽然笑了:“你和她真像……不仅血脉相连,连选择都一样温柔。”
他抬起手,掌心浮现出一团跳动的蓝焰:“这是我从噬忆火中截取的最后一缕源火。给你。但记住??火能照亮,也能焚毁。如何使用,取决于持火之人的心。”
少女接过火焰,轻轻放入怀中玉匣。匣内,那卷残章静静安放,此刻竟散发出淡淡暖意。
数月后,第一座“忆炼场”建成。参与者需佩戴特制骨环,进入封闭空间,在引导师的帮助下直面内心最深的记忆创伤。有人痛哭失声,有人怒吼咆哮,也有人终于释怀微笑。而出关者普遍反映:此后做起旧梦,再也不会惊醒。
就在世人以为风暴渐息之时,天空骤变。
七十二颗星辰忽然齐齐黯淡,唯有那颗温柔的星依旧明亮。紧接着,大地震动,七十二座旧碑遗址同时喷发出黑色雾气,凝聚成巨大的虚影??那是七十二位守墓军的轮廓,但他们面目扭曲,口中齐声诵念:
>“遗忘即安宁,清净即慈悲。献出记忆,得享永眠。”
李昭仰望苍穹,面色凝重:“有人在篡改他们的英灵印记,试图逆转守墓军的意志!”
李元迅速召集众人:“必须抢在他们完成仪式前,将真正的记忆注入碑基。否则,整个守墓军的精神传承都将被污染。”
“谁能做到?”有人问。
李昭看向青衫少女。
她点头,踏上通往最近一座碑址的山路。
当她抵达山顶,七十二道黑影已围成圆阵,中央悬浮着一颗漆黑的心脏??那是被污染的记忆核心。她取出玉匣,打开,释放出余青山给予的源火。
火光与她体内血脉共鸣,化作一道虹桥连接天际。
她开始吟唱,歌声清澈如泉:
>“我记得你,在战火纷飞的夜里为我挡箭;
>我记得你,在寒冬腊月背着我去学堂;
>我记得你,笑着说‘不怕,有我在’;
>我记得你,即使你已不在,我也从未真正失去……”
每唱一句,便有一道星光重新点亮。黑影剧烈挣扎,却无法抵挡这源自千万人心底的共鸣。
最终,那颗黑心崩裂,化作漫天光屑,随风而去。
七十二位英灵恢复清明,向她微微躬身,随即消散于晨曦。
少女跪倒在地,筋疲力尽,却嘴角含笑。
自此,大陆进入“新忆纪元”。
人们不再盲目崇拜遗忘,也不再恐惧记忆。他们学会与过去共处,像对待一位老友,有时倾诉,有时沉默,但从不切断联系。
多年后,那位青衫少女成为新一代守忆领袖。她在第八碑旧址立起一座新碑,通体透明如水晶,内部流淌着无数细小的光点??那是自愿贡献一段记忆的人们留下的印记。
碑上无名,唯有一行字:
>**“我在这里,因为我还记得。”**
每年清明,她都会来到碑前,轻轻摇响那只铜铃。
风起时,铃声悠扬,仿佛回应着天地间永不消逝的低语。
而那颗星,始终温柔地挂在夜空,照亮每一个不愿遗忘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