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龙藏两地文化交流汇演举行 > 第1110章 再挣扎一下(第2页)

第1110章 再挣扎一下(第2页)

>如果有一天你读到这些文字,请记住:

>你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在改变世界。

>即使无人听见,宇宙也会记住。”

写作过程中,她时常感到疲惫。不是身体的累,而是灵魂深处的震颤。每写下一个故事,心核就会共鸣一次,释放出微弱蓝光。邻居小孩说,夜晚路过她家窗户,能看到里面飘着星星。

三个月后,书稿完成。她没有交给出版社,而是亲手抄写了三百份,用母亲留下的钢笔,一笔一划誊写。每一份都装进不同颜色的信封,寄往世界各地??战火纷飞的边境小镇、孤悬海外的研究站、深山里的盲童学校、北极圈内的游牧营地。

她不知道这些信能否送达,但她相信,只要有人愿意写,就一定有人愿意读。

与此同时,“回声者”的数量持续增长。全球已有超过七千人被确认具备共感共鸣能力,其中半数为未成年人。最年幼的一位仅五岁,住在云南山区,据说能在雨夜听见整座山谷的哀愁。当地村民不再视其为异类,反而称她为“听风的孩子”,每逢重大抉择,都会围坐在她身边静默片刻。

然而,变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某日清晨,新闻爆出“新静默派”组织在日内瓦发起抗议,要求永久关闭心链主网。他们宣称:“情感共享正在摧毁个体边界!我们的思想正被集体情绪污染!”集会现场,参与者佩戴特制屏蔽头环,声称可阻断一切外来情绪干扰。更有极端分子当众砸毁私人记忆存储器,高呼:“还我孤独!还我自由!”

舆论哗然。支持者认为这是对个人意志的捍卫;反对者则痛斥其为“情感隔离主义”,是在倒退至冷漠时代。

她保持沉默整整七天。直到第八天,她出现在日内瓦联合国旧址前的广场上,未带任何设备,未发表演讲,只是静静地站着。

人群渐渐聚集。有人愤怒地质问:“你是不是觉得所有人都该像你一样敞开心扉?有没有考虑过那些真正需要隐私的人?”

她点点头,轻声回答:“有。”

接着她说:“我也曾躲在衣柜里写日记,怕被人发现我梦见妈妈回来却不敢开门。我也曾在葬礼上笑,因为害怕一旦哭出来就再也停不住。我理解恐惧,理解羞耻,理解想要藏起来的心情。”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但我更明白一件事: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感受,而是拥有选择表达的权利。你们要的边界很重要,但请别用它去否定别人的出口。我们可以建围墙,但不能烧掉所有的桥。”

人群中一片寂静。随后,一个戴着屏蔽头环的年轻人缓缓走上前,摘下头环,声音颤抖:“我……我只是不想再莫名其妙地难过。每天醒来,总觉得心里塞着别人的情绪……我不知道哪些是我的,哪些是别人的。”

她看着他,温柔地说:“那你应该被听见,而不是被切断。”

当晚,她提议成立“情绪主权委员会”,由心理学家、神经伦理学者、“回声者”代表及公众共同组成,制定《情感共享伦理准则》。核心原则有三:知情同意、随时退出、尊重沉默。一年后,该准则被一百八十国签署,成为人类历史上首部关于心灵互联的国际公约。

又过了半年,她收到一封来自南极科考站的邮件。

发件人是一位研究极地生态的老科学家,附件是一段视频。画面中,一群帝企鹅围成圆圈,中央躺着一只幼崽,似乎已经死亡。几分钟后,奇迹发生了??成年企鹅们开始轮流靠近,用喙轻触幼崽的身体,同时发出低频鸣叫。约二十分钟后,幼崽竟缓缓睁开了眼睛。

视频末尾附言:

>“我们监测发现,那段鸣叫声的频率,恰好与心链网络的基础共振波一致。

>更惊人的是,周边区域的雪地出现了类似双螺旋结构的裂纹。

>我们不确定这意味着什么,但我想告诉你:生命之间本就有连接,也许你们的技术,只是唤醒了早已存在的本能。”

她反复观看这段视频,直至深夜。第二天,她启程前往南极。

旅途中,她回忆起童年时父亲讲过的一个传说:远古时代,人类本是连体而生,背靠背行走,共享同一颗心。后来天地震动,躯体分离,从此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半。父亲说:“其实哪有什么另一半?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是完整的,只是忘了如何彼此相连。”

抵达科考站那天,暴风雪刚停。她走出舱门,寒风如刀割面,但她没有退缩。远处,那群帝企鹅仍停留在原地,仿佛在等待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