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九洲大唐 > 第 76 章(第1页)

第 76 章(第1页)

马车继续往前,轱辘声伴着众人的谈笑声,渐渐靠近安州城门。守城的士兵见他们一行人气度不凡,又带着马车行李,只是温和地问了两句便放行。刚进城门,一股浓郁的面香就飘了过来,璎璎抽了抽鼻子,拉着方静鱼的手兴奋地说:“鱼儿你闻!肯定是卖油饼的!咱们先找客栈,放下东西就去吃!”

马车刚驶进安州城的主街,星遥便先打马去打探客栈,原想着直奔城里最大的“安州小馆”,那是官民两用的客栈,既干净又宽敞,还能妥善安置马车,谁知不过半柱香的功夫,星遥便骑着马匆匆回来,脸上带着几分歉意:“郎君、娘子,实在对不住!那安州小馆的掌柜说,这几日赶上城郊的桑蚕集市,南来北往的商人都住满了,连后院的通铺都没剩,咱们怕是住不成了。”

“啊?最大的客栈都满了?”璎璎刚升起的期待瞬间沉了几分,扒着车窗望向前方,主街上确实比寻常热闹,随处可见背着行囊、推着货担的商人,连街边的茶馆都坐得满满当当。

李祈安倒还算镇定,勒住马缰绳思索片刻:“无妨,大客栈满了,咱们找家小客栈便是,只要干净、能住下就行。子皓,你跟星遥分头去附近的坊市问问吧,看有没有空房;我带着璎璎她们在这边等着,有消息了便回来报。”

叶守礼和星遥立刻应下,分头往东西两个方向去了。璎璎坐在车厢里,有些蔫蔫的:“早知道刚才在城外就该让星遥先去打探,现在倒好,还要到处找客栈。”

方静鱼拍了拍她的手,笑着安慰:“别急,安州城这么大,总能找到住处的。再说小客栈也未必不好,说不定还能吃到老板自家做的吃食,比大客栈的更地道呢。”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叶守礼先回来了,抹着汗说:“我问了东边三个坊市,要么满了,要么只剩一两间房,不够咱们七个人住。”又过了片刻,星遥也回来了,脸上总算有了点笑意:“郎君!西边的‘来仪客栈’还有空房!掌柜说有三间上房,其他房间也足够,虽比不得安州小馆宽敞,但院子干净,还能给马车找个地方安置,就是离主街稍远些,得走两炷香的路。”

“有地方住就好!我和鱼儿一间房,剩下两间,你们三个分吧!”璎璎立刻来了精神,“离主街远也没关系,明天咱们再去逛就是!”

众人跟着星遥往西边走,穿过两条热闹的小巷,果然看到一处挂着“来仪客栈”木牌的小院,院子不大,却收拾得整齐,墙角种着几株石榴树,枝叶茂盛,还能遮些阴凉。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伯,见他们来了,连忙笑着迎出来:“客官快请进!那三间上房我给你们留着呢,刚打扫干净,被褥都是新晒过的,带着太阳的味道!”

伙计领着众人去看房间,上房虽不大,但窗明几净,桌子椅子都擦得发亮,墙角还放着一盆修剪整齐的吊兰,透着几分雅致。璎璎走进自己的房间,推开窗便能看到院子里的石榴树,风一吹,叶子沙沙作响,倒也惬意:“其实这里也挺好的,比我想象中好多了!”

李祈安看着她重新舒展的眉头,也放了心,转头对掌柜说:“麻烦老伯再给我们准备些热水,另外,飧食就麻烦在店里做,有什么本地的特色菜,尽管上。”

“好嘞!”掌柜爽快地应下,“咱们店里的酱骨头、涢水鱼羹都是招牌,再配上几个小菜,给客官们蒸一笼白面馒头,保管你们吃得舒坦!”

璎璎一听“酱骨头”,眼睛又亮了:“太好了!我正好饿了,咱们赶紧放好行李,等着吃飧食吧!”说着便拎起自己的小包袱,快步往房间里走,刚才找客栈的失落,早已被即将到来的美食和安稳的住处冲得一干二净。

院子里,伙计正忙着将马车牵到后院,夏循在清点行囊,叶守礼则跟掌柜打听着桑蚕集市的热闹。夕阳透过石榴树的缝隙洒下来,落在青石板上,映出细碎的光斑,虽没住上最大的客栈,却也因这处小巧的院落,多了几分寻常人家的温暖。

安州的第一晚,就在这样的安稳与期待中,缓缓拉开了序幕。

一夜好眠,第二日天刚亮,悦来客栈的院子里便热闹起来。璎璎是被窗外石榴树上的鸟鸣吵醒的,推开窗,清晨的阳光刚好落在院角的吊兰上,连空气里都带着几分清爽的草木香。她伸了个懒腰,刚洗漱完,就听到方静鱼在门外喊她:“璎璎,快些来前厅,掌柜说桑蚕集市辰时就开了,去晚了怕是要挤不上好位置!”

璎璎连忙应着,拎上帕子就往前厅跑。前厅里,李祈安正坐在桌边喝茶,夏循已经把马车备好,只等众人收拾妥当。桌上摆着掌柜送来的早点,刚蒸好的松糕、腌得爽口的萝卜干,还有一碗温热的小米粥,吃得人浑身舒坦。

“桑蚕集市到底是什么样的呀?”璎璎咬着馒头,好奇地问,“是不是全是卖桑叶、蚕茧的?”

李祈安放下茶碗,笑着解释:“不止呢,安州是淮南道的桑蚕产地,每年这个时候,城郊的蚕农会把新收的蚕茧、织好的生丝运到集市上卖,还有绸缎商来收丝,连带着卖桑蚕工具、丝线染料的铺子也会来凑热闹,说不定还能看到织娘现场演示缫丝呢。”

“哇!那一定很有意思!”璎璎瞬间没了耐心,三口两口吃完馒头,拉着方静鱼就往门外走,“咱们快走吧!我想看看缫丝是怎么弄的!”

众人正准备动身,叶守礼却凑了过来,拉着星遥的胳膊,语气急切:“你们去逛集市,我跟星遥就不去了,我心里记挂着林家二娘的案子,正好趁早上府衙人少,去驾阁库查查当年的旧案卷宗,说不定能找到些线索。”

李祈安点头同意:“也好,你们去查案卷,我们逛完集市就去府衙附近找你们汇合。不过要注意分寸,府衙若是有人对你们不敬,回来和我说,我给他们穿小鞋,若是查不到,等我们一起再想办法。”

“放心吧!”叶守礼拍了拍胸脯,又对着星遥叮嘱,“星遥拿着你的玉佩去见府君,还有什么行不通的?。”

星遥连忙点头,两人转身就往府衙的方向走,脚步匆匆,生怕去晚了耽误事。璎璎看着他们的背影,忍不住笑着说:“子皓兄对查案倒是比谁都积极,看来这林家二娘的案子,要靠他先找到突破口了。”

“他本就心思细,适合查案卷。”李祈安笑着牵过马,“咱们也走吧,再晚些,集市上的人该多了。”

众人坐上马车,朝着城郊的桑蚕集市驶去,不多时,便在城郊的桑蚕集市外停了下来。刚掀开车帘,一股混着桑叶清香与丝线微甜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耳边瞬间被喧闹的人声填满,有商贩的吆喝声、蚕农讨价还价的争执声、孩童追闹的笑声,还有织机“咔嗒咔嗒”的轻响,热闹得让人瞬间精神一振。

璎璎率先跳下车,目光扫过集市入口,入口处立着两根涂了红漆的木柱,柱上挂着“安州桑蚕大集”的麻布幌子,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往里走,是一条用碎石铺就的长街,两侧摆满了摊位,一眼望不到头。摊位上堆着雪白的蚕茧,像小山似的;还有缠绕着各色丝线的线轴,红的、绿的、蓝的,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引得路过的妇人频频驻足。

“快看!那边有人在缫丝!”方静鱼拉着璎璎的手,指向不远处一个围着不少人的摊位。只见一位穿着青布襦裙的织娘坐在竹凳上,面前摆着一口冒着热气的铁锅,锅里泡着蚕茧。她手里捏着一根细竹筷,轻轻在锅里搅动几下,便从蚕茧中抽出一缕雪白的蚕丝,另一只手熟练地将蚕丝绕在木质的缫丝车上,不过片刻,一缕均匀的生丝便缠绕而成,引得周围人连连赞叹。

璎璎看得入了迷,忍不住凑上前问:“阿婆,这蚕丝抽出来就能织布了吗?”

旁边一位同样看热闹的郎君笑着回答:“姑娘是外乡人吧?这生丝还得煮过、漂过,再染上颜色,才能上机织布呢。你看我这摊位上的丝线,都是用新茧缫出来的,织成布又软又亮,做衣裳最舒服。”

璎璎好奇地转过头,顺着声音望去,说话的是位未满三十的青年郎君,月白色细布长衫衬得他身形清瘦,腰间素色锦带不松不紧,发间那枚普通木簪连漆色都透着温润,浑身上下没有半分张扬的饰物,却自有一种清雅如玉的气质。他眉眼间没什么锐利棱角,鼻梁挺直却不凌厉,唇角噙着的浅笑像被春风揉过似的,连看过来的眼神都带着暖意,让人见了便觉得亲切,半点生分感都无。

“原来这生丝要经这么多工序才能织布呀!”璎璎听得认真,刚想再凑近些问问丝线染色的讲究,身前却忽然多了道身影,李祈安不知何时上前一步,不动声色地将她挡在了身后,动作自然得像是只是随意调整了站姿,目光却已落在那青年郎君身上,带着几分礼貌的审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