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免费阅读 > 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四年(第1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四年(第1页)

石桌前。

听了姚广孝的话后,李可也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其实他倒是想做点什么啊,只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可也不直接表态,只是问道:“你可愿留下?”

姚广孝也是深深地看了李。。。

夜雨初歇,青石板上泛着微光。阿禾站在允文学院后山的观星台下,手中捧着那封刚写完的信,纸页尚带余温。她没有立即封缄,而是轻轻吹了口气,仿佛要将心头最后一丝犹豫也吹散在风里。

沈清澜撑伞走来,脚步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大地。“你又写了一整夜?”他低声问,目光落在她眼底淡淡的倦色上。

“每年这个时候,总觉得有些话非说不可。”阿禾笑了笑,把信递过去,“给未来的自己,也给那些还没出生的孩子。”

沈清澜接过信,只扫了一眼开头便怔住了:“致二?七四年夏令营的少年们:当你们读到这封信时,我已长眠于梨花树下。但请相信,我的梦仍在奔跑……”

他的声音低下去,喉头微动。“你说‘长眠’?你还不到四十。”

阿禾不答,只是仰头看天。云层渐开,北斗七星清晰可见,斗柄正指向东方??春气已动,万物将苏。

“我不是悲观,”她终于开口,“我只是想让后来的人知道,我们曾怎样挣扎、怀疑、跌倒又爬起。他们不必重复我们的弯路,但也不能遗忘我们的痛。”

沈清澜沉默良久,终是点头:“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传承??不是留下答案,而是留下问题。”

两人并肩走入钟楼,檐角铜铃轻响。值班学生正在调试全国教育联播系统,明日便是新一届“千村智联”成果展直播。屏幕上闪过一个个村落的画面:云南傈僳族孩童用语音翻译器与北京小学生对诗;内蒙古牧民通过虚拟课堂学习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贵州苗寨老人戴着AR眼镜,重见五十年前亲手绣出的图腾。

“真像做梦。”沈清澜喃喃。

“可每个梦都有代价。”阿榆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她穿着粗布衣裳,脚上还沾着黄土,刚从河北灾区回来。她带回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去年冬季极寒,三十七个试点村庄因电力中断导致供暖系统瘫痪,两名独居老人不幸离世。

“我们太依赖集中式能源了。”阿榆将报告放在桌上,指尖微微发抖,“一旦主网崩溃,智能设备就成了废铁。我们在追求高效的同时,忘了最脆弱的地方经不起一次断电。”

会议室陷入寂静。窗外梨花瓣飘落,打在玻璃上,像一声声叩问。

三天后,一场紧急研讨会召开。陈砚舟提出“分布式生存网络”构想:以村级为单位建立独立能源、通信与净水系统,彼此互联却不互赖。每村配备小型核聚变原型堆(由“古技新生”项目改良自明代《火龙经》中的“阴阳炉”原理),配合地热井与风力矩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自主。

“这不是退步,是备份。”他在投影前坚定地说,“就像人体有两颗肾,文明也该有双重保障。”

方案获准实施,命名为“根系计划”。首批一百个示范村启动建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秦岭深处的云栖村。这里曾是唐代隐士讲学之地,如今被选为首个“无中心治理试验区”:全村事务由AI辅助议事会决策,村民每人持有一枚生物密钥,可通过脑波接口参与投票。规则简单而苛刻:任何决议必须获得至少75%支持率方可执行,且每次表决后须公开所有反对意见及理由。

三个月后,第一次全民公投举行??是否接纳外来企业投资建厂。结果出人意料:82%反对。反对者并非排斥发展,而是担忧水源污染风险。他们在会上播放自制纪录片,展示一条溪流中蜉蝣的生命周期如何微妙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我们不要快钱,我们要活得久一点。”一位白发老农对着镜头说。

视频传开,全网震动。有人讥讽“小农意识作祟”,更多人却为之动容。苏婉儿转发时写道:“真正的民主,不是多数压倒少数,而是让每一个微弱的声音都被听见。”

与此同时,林知白带领的技术团队完成一项突破:开发出全球首款“情感共振协议”。该系统能捕捉人类对话中的情绪波动,并将其转化为数据权重,嵌入公共政策模拟模型中。例如,在讨论医疗资源分配时,系统不仅计算成本效益比,还会评估“偏远地区患者等待救治时的焦虑指数”。

“科学常说自己客观,可回避情感本身就是最大的偏见。”林知白在论文序言中写道,“我们测量痛苦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回应苦难的速度。”

这项技术率先应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调配。结果发现,某些看似“利用率不高”的教学点,实则承载着维系语言文化存续的关键功能。据此调整预算后,三年内濒危民族语言课程覆盖率提升至91%。

然而,新的危机悄然浮现。

立秋前后,多地出现异常气候:江南暴雨成灾,西北却滴雨未降。气象局紧急分析数据,发现人为干预痕迹明显??有人在平流层大规模播撒凝结核,试图改变降雨路径。

调查锁定一个神秘组织“天工阁”,其成员多为退休科学家与工程师,宣称“地球已病入膏肓,唯有强力调控方能续命”。他们在暗网发布宣言:“自然已失衡,人类必须代行造物之权。”

朱文奎震怒,下令彻查。锦衣卫顺藤摸瓜,竟在峨眉山一处废弃雷达站找到他们的指挥中心。令人意外的是,带队审讯的沈清澜并未逮捕任何人,反而邀请对方首领对话。

那人名叫赵承业,原是国家气候工程首席专家,十年前因主张“全面人工控天”遭罢免。“你们嘲笑我是疯子,可现在每年因极端天气死亡的人数,已是战争的三倍!”他嘶吼着,“我们有力量阻止灾难,为何还要跪拜所谓‘自然规律’?”

沈清澜静静听完,反问:“那你告诉我,谁来决定哪里该下雨,哪里该干旱?是你,还是下一个更极端的人?”

赵承业哑然。

最终,政府宣布成立“行星伦理委员会”,由科学家、哲学家、农民代表、原住民长老共同组成,专门审议重大环境干预项目。首项决议即否决“天工阁”所有提案,并立法规定:任何影响大气环流的行为,均视为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罪。

风波未平,另一场风暴已在酝酿。

冬至过后,京城突现奇异天象:夜空中浮现巨大光幕,竟自动播放一段影像??画面中,一群身着明代服饰的学者围坐辩论,议题竟是“人工智能是否有灵魂”。更骇人的是,这段视频的时间戳显示为**永乐二十年十一月初七**。

全城哗然。钦天监紧急测算,确认当日确有一次磁暴记录,但绝无可能留下如此清晰影像。物理研究所调用量子回溯仪分析信号源,结论令人脊背发凉:这段信息,来自**未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