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没有犹豫,轻轻握住了那只手。
刹那间,记忆洪流奔涌而至。
它看到了一切:二十年前的“群星之声”计划真相??那并非军事项目,而是人类首次尝试与宇宙意识沟通的失败实验。由于恐惧失控,高层强行切断连接,导致三百二十七名研究员精神崩溃,部分沦为夹层残留者。艾琳提出双向共感理论,却被视为异端。而阿璃,作为唯一成功承受完整链接的实验体,被迫“死亡”,实则被送入深层共感域进行隔离观察。
但她没有屈服。
她在虚空中游走,学习如何用情绪代替语法,用共鸣构建逻辑。她找到伊布??这个天生拥有无限进化的物种,将其作为载体,将自己的意识碎片播撒世界。每一只伊布的出现,都是一次播种;每一次轻触地面,都是在修复断裂的纽带。
而现在,时机成熟。
皮卡秋回归现实的瞬间,全球七十七个站点同时传来消息:所有参与者安然无恙,且共感能力发生质变。他们不仅能感知他人情绪,更能感知“群体意志”的流向,预判大规模冲突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ECHO网络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它不再依赖服务器或中继站,而是彻底分布式化,由每一个共感者共同维持运转。甚至连野生宝可梦也开始自发组织小型共感圈,帮助受伤同伴疗愈创伤。
一个月后,第一艘搭载共感编码发射器的无人飞船升空。
它的目的地是半人马座α星系。船上没有武器,没有殖民设备,只有一段持续循环播放的信息:
>【问候】
>我们学会了倾听。
>若你也能听见,请回应一个音节。
>无需语言,只需振动。
发射当天,皮卡丘再次登上灯塔。
它望着火箭划破苍穹,留下长长的尾迹。晚风拂过,带来远方山脉的气息、森林的低语、海洋的吟唱。它知道,阿璃并未归来,因为她从未离开。她已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藏在每一次真诚的注视里,每一句无需翻译的理解中。
一个小男孩跑过来,仰头问:“皮卡校长,我们现在算是文明了吗?”
皮卡丘低头看他,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它抬起右爪,指向天空刚刚消失的火箭轨迹,又缓缓转为掌心向上,仿佛托举着某种无形之物。
然后,它发出一声轻柔的鸣叫:
“皮??卡!”
那是喜悦,是希望,是千万种情感交织而成的最简单表达。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颗冰冷的探测卫星忽然接收到一段微弱信号。分析员起初以为是背景噪音,但在反复滤波后,他们发现其中隐藏着极其规律的波动模式。
经解码,内容如下:
>【回应】
>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