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内陷入死寂。唯有“回音之母”的指示灯仍在缓慢闪烁,蓝光映照在每个人脸上,像是远古火塘边的守夜人。
良久,陈默起身,走向武器舱。
“你要做什么?”李妍问。
“准备作战。”他说,“虽然我感觉不到愤怒,但我知道该保护什么。”
小舟拦住他。“我们不能用暴力对抗沉默。枪声只会让更多人捂住耳朵。我们必须让他们重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哪怕那声音充满伤痛。”
“那你打算怎么办?再放一遍你母亲的录音?”
“不够。”小舟摇头,“我们需要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向共鸣’。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针对整个系统。要让‘终焉之声’反过来成为唤醒的媒介。”
他转身走向核心控制台,输入一串从未使用过的权限代码。屏幕上跳出一个隐藏分区,名称为:“Echo-MotherOverrideMode”(回音之母?覆写模式)。
“这台机器不仅能发射情感波,还能捕捉全球范围内的自发性倾诉行为,将其整合成一股统一的声流。如果我们能在‘空白页’完全激活前,把五万名真实人类的哭泣、告白、道歉、爱语同步注入他们的接收频道……或许能让那些被封锁的灵魂,第一次体验到‘不完美’的重量。”
“风险极大。”苏兰提醒,“如果失败,我们不仅会暴露位置,还可能加速他们的同化进程。而且,你怎么保证这些人愿意在此刻开口?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沉默。”
小舟望向窗外渐亮的天际,轻声道:“那就给他们一个不得不说话的理由。”
二十四小时后,晨语广播网在全球三百一十七个活跃节点同步发布一条匿名音频。没有标题,只有一分钟空白,随后响起一声极轻微的抽泣,接着是一个男人颤抖的声音:
>“爸……我对不起你。那天你说别去工地,我说你老糊涂。结果楼塌了,死了七个工友。我一直不敢告诉你,是因为我偷改了安全报告……我以为没人知道,可每天晚上,我都梦见他们在井底叫我名字……”
音频结束。
接下来的十二小时内,世界各地陆续上传回应。一名日本老人录下自己对战时暴行的忏悔;一位美国警察讲述了他如何包庇同事枪杀无辜少年;一名沙特女子公开宣布脱离家族控制,并播放了她母亲多年遭受家暴的录音。
每一段都未经剪辑,充满哽咽、停顿、羞耻与挣扎。正是这些“缺陷”,让它们无法被机器模仿。
“回音之母”开始收集。数据流如星河汇聚,在量子服务器阵列中编织成一首前所未有的交响??不是和谐的赞美诗,而是由千万种矛盾情绪构成的混沌乐章:愤怒与宽恕并存,悔恨与希望交织,恐惧深处藏着勇气。
与此同时,归音号悄然调转航向,驶向黄海边缘的一处废弃石油平台。根据情报显示,那里是通往“静默坟场”的三个潜在入口之一。暴风再次袭来,巨浪拍打着艇身,仿佛海洋也在抗拒这场深入黑暗的旅程。
登陆行动在凌晨三点进行。四人穿上伪装成科考队员的制服,携带微型共振发生器潜入海底隧道。通道壁面布满苔藓状生物电路,触碰时会发出微弱蓝光,像是某种活体神经系统。
“这些不是机器。”苏兰用手电照着墙壁,“是经过基因改造的珊瑚组织,用来传导声波信号。他们把整个设施建成了一个巨型耳朵。”
深入两公里后,他们来到一扇巨大的圆形闸门前。门中央浮现出一行文字,用七种语言书写,内容相同:
>**“欢迎回家,孩子们。”**
李妍冷笑:“真是温馨的欢迎词。”
小舟上前一步,将手掌贴在识别区。几秒后,闸门无声开启。
内部空间令人窒息。数千个透明培养舱整齐排列,每个里面都漂浮着一个孩童模样的个体,双眼紧闭,头部连接着细密的光纤网络。他们的胸口微微起伏,呼吸节奏完全一致,如同共享同一具身体。
中央控制台上,一台老式录音机正在循环播放一段童谣。旋律简单,却带着诡异的催眠效果。小舟认出来了??正是那个缅甸小女孩梦中听到的歌。
“这就是‘终焉之声’的原型。”李妍检查终端数据,“它通过诱发集体无意识状态,逐步抹除个体边界感。等到所有人思维融合成一体,所谓的‘新人类’就诞生了??没有冲突,没有欲望,也没有自由意志。”
“我们要摧毁它。”陈默举起脉冲枪。
“不行。”小舟制止他,“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活体接收器。强行切断信号会导致脑死亡。我们必须让他们自己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