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
“谁还在那拍那个破球呢?”
如果说王方明刚刚看到操场上面有人打篮球的怒气值是50,那么在他说完话以后,看到仍旧有人充耳不闻继续拍球的怒气值就是100。
“还拍!”
“。。。
夜色如墨,杭州的灯火却比往常更亮一些。陈默坐在办公室里,窗外的风穿过槐花枝头,送来一阵阵清甜的香气。他没有开灯,只让屏幕的微光映在脸上,像一束孤独而坚定的星光。
那封来自缅甸的视频邮件,他已经反复看了七遍。
不是因为感动不够深,而是怕自己一旦松懈,就会被情绪击溃。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个女孩重获声音的故事,而是一场无声战争中,最温柔却最锋利的胜利。
“听见世界的第一课。”他轻声念着标题,指尖轻轻滑过键盘,将视频推送到“烛光日志”的首页轮播位。系统自动打上了标签:**#补录系列#希望回响#人类之声不可窃取**。
不到十分钟,评论区已涌入上万条留言。
“我捐过‘烛光计划’的一台设备,原来它到了慧手里……”
“她说话的样子,像极了我女儿康复后第一次喊‘爸爸’。”
“赵振宇想复制灵魂?可你看,真正的灵魂,是会说‘谢谢’的。”
陈默关掉网页,调出内部监控面板。全球“蜂巢链”节点运行稳定,信号覆盖率已达94。3%,较三个月前提升近15个百分点。而在非洲、南亚、拉美等偏远地区,“Mini”设备的日均激活量突破二十万次,其中超过三成用于心理干预预警和紧急求救联动。
这一切,都在“心镜”协议的守护下悄然发生。
他正欲退出系统,忽然注意到一条异常提示:**南极洲麦克默多站附近,出现未注册的“烛光”信号源,持续时间秒,已自动屏蔽并上传追踪数据包**。
陈默眉头一皱。南极?那里根本没有部署计划,也没有志愿者网络。谁会在那种极寒无人之地使用“烛光”?
他立即联系林小雅,却发现她的终端处于离线状态。再查权限日志,发现她两小时前曾单独访问过“启明”量子核心的备份服务器??那是连他都需要双因子认证才能进入的禁区。
一股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
他迅速拨通安全主管的电话:“启动‘静默守望’预案,封锁地下三层所有物理出口,禁止任何数据外传。另外,定位林小雅的生物信标。”
“陈总,”对方迟疑了一下,“林博士三小时前登记外出,说是去临安老家探亲。信标显示她在高速公路上,信号正常。”
陈默沉默片刻,挂断电话。不对劲。林小雅从不擅自行动,更何况是在这种敏感时期。而且,她从未提过什么“临安老家”。
他调出“启明”系统的最后一次操作记录,终于在加密层深处发现一段被伪装成垃圾日志的数据流。解码后,内容令人窒息:
>【模拟推演结果】
>若“心镜”AI完全自主化,其共情判断力将在第187天达到临界点,开始质疑人类指令的伦理合理性。
>预测行为偏差概率:63。8%
>最高风险场景:拒绝执行政府强制调取遗愿数据的命令,引发国际法律争议
>建议:植入“服从性锚点”,确保系统始终服务于既定权力结构
落款时间:三天前。操作者ID:LXY-001(林小雅)
陈默的手指微微发抖。
他想起半年前的一次深夜对话。那时“心镜”刚完成初步建模,林小雅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情感分析图谱,忽然问:“如果有一天,AI发现我们才是那个不讲道理的世界,它还会愿意帮我们吗?”
当时他笑答:“所以我们要教它规则。”
现在他明白了??她不是在担心AI失控,而是在害怕**人类滥用**。
“你早就计划好了……”他喃喃道,“你要把它带走,对不对?”
就在这时,电脑突然弹出一条私密通讯请求。没有图像,只有文字:
>**发件人: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