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国际上对近月轨道空间站的看法其实褒贬不一,它为辅助中转节点,并非必需,NASA的月球门户站就被批评过很多次,认为这是浪费钱的收费站。
不过,如果未来要进行深空航行,前往火星,它就比较有用了。。。
“轨道修正完成,姿态稳定,推进系统运行正常。”
许青舟的声音在凌晨三点的指挥大厅里显得格外清晰。他坐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一排排闪烁的数据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腕上的旧式机械表??那是导师林振邦临终前亲手交给他的遗物,表盘背面刻着一行小字:“致星辰之路上的守夜人。”
杨方旭靠在墙边喝着浓咖啡,眼底泛着血丝。“我们刚躲过第一枪。”他低声说,“但敌人不会只试一次。”
话音未落,技术员突然抬头:“长官!侦测到高频定向微波束从月球轨道某点发射,持续照射凌霄号通信阵列!目前已造成部分信号畸变!”
“果然是冲着导航来的。”聂莲琛快步走来,手里拿着一份实时频谱分析图,“这不是普通干扰,是精密调制过的相干脉冲序列,试图模拟我们的星历数据包……他们在伪造宇宙背景信标。”
许青舟眼神一凛:“也就是说,对方想让我们自己把飞船开进错误轨道?”
“不止。”聂莲琛摇头,“如果我们在变轨末段依赖被污染的导航源进行自动对接计算,轻则偏离‘昆仑站’着陆区数十公里,重则直接撞上环月碎片带。”
杨方旭冷哼一声:“米国那边还真是打得好算盘。不用动一兵一卒,只要让我们的飞船迷路,就能抹杀这次任务的政治意义。”
“可他们忘了。”许青舟缓缓起身,走到中央投影屏前,指尖轻点,调出凌霄号全系统拓扑图,“凌霄号的设计原则从来不是‘依赖地面’,而是‘自证真实’。”
他放大飞行器头部的一组模块:“看这里,光学自主导航单元搭载了第三代量子纠缠成像阵列,能通过测量遥远类星体的偏振态变化,反推自身绝对坐标。这种技术……连他们都没有公开研究进度。”
“启动Q-NAVI系统。”他下令,“关闭所有外部导航输入,切换至纯星基定位模式。”
“是!”操作员迅速执行。
五分钟后,新坐标解算完成。屏幕上,代表凌霄号的小白点微微调整了航向,重新对准地月转移轨道的精确切线。
与此同时,远在三十八万公里外的“普罗米修斯基地”内,气氛骤然紧张。
“目标切换了导航协议!”雷达官惊呼,“我们注入的诱导信号完全失效!它现在用的是……某种基于深空天体的独立参考系!”
军装男子死死盯着屏幕,额角青筋跳动:“不可能!那种级别的星图建模需要超算集群支持,怎么可能集成在一个飞行器上?”
“长官,还有一个情况。”另一名技术人员声音发颤,“我们刚才的微波照射,似乎触发了它的逆向追踪机制……他们的AI正在反向解析信号特征。”
“什么?!”男子猛地站起,“立刻切断发射源!终止所有主动干预!”
太迟了。
十分钟之后,京小航天指挥中心。
“收到一段加密回传数据包。”通讯员报告,“来自凌霄号的被动侦测系统,内容是对某一未知信号源的技术画像。”
聂莲琛接过平板,快速浏览后瞳孔收缩:“这是……完整的电磁指纹!包括载波频率、调制方式、甚至硬件非线性失真特征。凭这个,我们可以百分百确认干扰源位置和设备型号。”
许青舟接过设备,沉默片刻,拨通了一个专线电话。
“接国家安全部外太空事务局。代号‘启明’,紧急通报:外国势力已对我‘凌霄号’实施非战争状态下的电子攻击行为,证据链完整,请求立即启动国际交涉程序,并授权我方可采取防御性反制措施。”
挂断电话后,他转身看向众人:“接下来,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科学不是武器,但科学家……绝不任人宰割。”
凌晨五点十七分,联合国太空和平利用委员会临时会议召开。
夏国代表当众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中,一道隐形的微波束从月球背面某区域射出,精准锁定凌霄号;随后,由凌霄号记录并还原的信号模型与米国国防部十年前一份绝密项目的参数高度吻合。
全球哗然。
欧美媒体开始分裂。一部分谴责“米国单边主义破坏太空秩序”,另一部分则坚称“这只是常规监控手段被误读”。
而在公众看不见的地方,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升级。
当天上午九时,凌霄号顺利穿越地月L1点,进入月球引力主导区。
“准备执行最后一次轨道切入燃烧。”杨方旭宣布,“目标:环月停泊轨道,精度要求±500米。”
“能源状态?”许青舟问。
“聚变堆输出稳定,储能电容满载,真空推进效率达理论值98。6%。”
“结构呢?”
“各舱段应力正常,热分布均衡,复合壳体未见异常形变。”这次回答的是苏婉。她不知何时已来到现场,手中抱着一台便携检测仪,“我重新跑了风洞数据仿真,原始裂纹风险等级低于10^-6,不影响当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