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凌霄号发射已经过去了8分钟,指挥大厅中的氛围依旧很凝重。
“高度150公里,已穿越卡门线,进入近地空间。”
“模式切换!关闭液注入,启动聚变直推模式!”
期间,凌霄号依次启动热核冲压、聚变热火箭模式,突破大气层进入近地轨道。
在地面望远镜和高轨卫星的跟踪画面中,蓝白色光芒瞬间收敛,转化为一道极其凝聚,近乎透明的幽蓝色粒子束,它标志着它已开始在真空中直接喷射高能等离子体。
“动力系统运行正常,正在按照预定轨道前进。”
有工作人员报告。
指挥大厅内,所有人,包括许青舟都暗自松了口气,从数据上看,凌霄号的飞行状态很好。
就在12分钟时。
“轨道参数确认,凌霄号已成功进入地转移轨道。”
当京都飞控中心确认凌霄号已经进入地转移轨道,指挥大厅中压抑许久的激情终于彻底爆发。
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冲天而起。
“我们成功了!"
“不容易啊,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看到我们自己的飞船去月球了。”
进入预定轨道,说明成功了大半,这预示着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等等都经受住了考验,后续的一切都水到渠成。
年轻研究员们兴奋地鼓掌,而老一辈研究员,情绪同样激动,杨方旭笑着鼓掌,脸上又是鼓掌又是欣慰,一侧,指挥组里,陈建峰更是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抹了一下眼角。
杨方旭身旁,许青舟紧紧盯着屏幕,疲惫的脸上也露出笑容。
这算是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包括转移轨道中途滑行和姿态调整,大约需要12小时。
前面就说过,凌霄号凭借其聚变直推引擎的近乎无限的比冲和强大推力,可以把传统的“投石索”式地月转移,变成了“特快直达”式的高速机动。
因此可以把飞行器到达月球轨道的时间压缩在一天之内。
当然,此时,坐在直播前面的无数夏国人也在欢呼着,庆祝这个伟大的时刻。
京大食堂。
徐正洋一阵感叹,默默感叹了一句牛逼。
京都一处出租屋里边,两个人窝在沙发,瞧着电视里边的画面,男生唏嘘:“靠,我高中时候怎么想的,居然想着和这家伙争第一。”
“你不只争第一,还和人家争张雨欣呢。”万惜嘟囔。
“根本没有这事儿!”
“装,你就使劲儿装吧。”
“讲道理,许青舟和宋瑶在一起了,怎么可能出现我和她争风吃醋的局面?”张玉权否认。
“说得跟真的似的。”
万惜眯着眼,这一会儿,记忆还真有点模糊了。。。。高中许青舟和宋瑶是不是就私定终身来着?
蓉城,梧桐小区,许守云和宋世松等四个人不知道说到啥事,屋里欢声笑语。
而梧桐中学,高二2班。
“瞧瞧,这就是你们学长。”
有点胖的高大汉子,先是指着投影一阵?瑟,转头看着班上的同学,又叹息:“你说说,都是我带出来,为啥人家能造火箭,造飞船,再看看你们,一个电场强度计算的题都死了一大片。”
“你们啊,真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