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吹乱了她的刘海。许青舟看着眼前这个眼眶通红却挺直脊背的女孩,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时的模样。
“回去吧。”他说,“明天还要做低温燃料加注测试。”
回到宿舍已是深夜。许青舟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最后一版飞行预案。凌晨两点,陈建峰敲门进来,拎着两罐啤酒。
“睡不着?”老友坐下,递过一罐。
“在想一件事。”许青舟盯着窗外漆黑的天空,“如果我们成功了,下一步是什么?”
“当然是建立月面基地,然后火星转移轨道。”陈建峰笑,“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哲学了?”
“我不是哲学。”他缓缓道,“我是害怕。怕我们走得太快,忘了为什么出发。十年前你说要做中国自己的聚变引擎,我说你在痴人说梦。现在梦成真了,反而更怕醒来。”
陈建峰许久未语,最后轻声道:“你知道当年导师临终前说了什么吗?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故乡’。我们搞这玩意,从来不是为了跟谁比赛,是为了让后来的孩子们抬头看天的时候,能知道这片星空也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
第二天清晨六点,全体人员集结于发射坪。
凌霄号静静矗立在阳光下,燃料加注已完成,整流罩严密封合。气象报告显示今日天气晴朗,风速3级,完全满足发射条件。
“各岗位注意,T-minus6小时程序启动。”广播响起。
许青舟穿上白色实验服,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国旗徽章??那是宋瑶亲手缝的。
检查舱内,工程师正在进行最后一次接口确认。突然,左侧推进舱传来异响。
“停!”许青舟喝止正在进行的增压操作,“听到了吗?金属共振音。”
技术人员立即接入声学探头,画面显示一根氢管连接法兰存在细微裂纹。
“更换备用件需要多久?”申顺仪问。
“至少四小时。”负责人擦着汗,“而且新件从未经过实压测试。”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T-minus5小时37分。
“用纳米聚合胶临时封堵。”许青舟做出决定,“同步降低该路供气压力至额定值70%,监控流量波动。只要撑过前两分钟主燃阶段就行。”
“风险太大!”有人反对。
“那就换人来飞。”许青舟平静地说,“谁愿意替我进去?”
无人应答。
方案被执行。裂纹被精准注入特种密封剂,外层缠绕电磁加固带。检测显示泄漏率降至安全阈值以下。
T-minus1小时,全员撤离至地下掩体。
透过防爆玻璃,所有人注视着发射台。凌霄号如同一支离弦之箭,箭头指向苍穹。
“凌霄号,这里是文昌塔台,准许点火序列启动。”
“收到,文昌。”许青舟戴上通讯耳机,“系统自检完毕,八模式引擎待命,准备迎接历史时刻。”
倒计时开始。
10……
9……
8……
第7秒时,NASA突然发来紧急通讯:【‘曙光七号’发射失败,二级分离异常,乘员舱紧急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