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他将文件递过去。
陈建峰看完后,脸色铁青:“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成果,可能最终会被用于军事打击系统,而非民用航天。”
“不仅如此。”许青舟低声道,“我还查了资金流向。过去半年,有三笔总额超过八千万的研发拨款,名义上是‘新型推进技术预研’,但实际上全都流入了第六研究所的特别账户??那里正是‘暗河工程’的注册单位。”
陈建峰猛地站起身:“我们必须向上级举报。”
“告谁?”许青舟苦笑,“杨方旭是航天院副院长,背后还有军科院的支持。没有确凿证据,只会被当成内部斗争。”
“那你打算怎么办?”
“拖。”许青舟眼神坚定,“离展示日还有十二天。我会带领团队放慢节奏,增加冗余测试,制造技术难题。只要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终集成,他们就没法强行拿走成果。”
“可这样你会得罪很多人。”
“我知道。”他望向远方的城市灯火,“但我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帮人造武器的。我是要做卫星,是要让人类的脚步迈向更深的星空,不是用来瞄准彼此的脑袋。”
夜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天地也在倾听这场对话。
三天后,实验室迎来新一轮压力测试。这一次,许青舟亲自担任主控,每一步操作都录像存档,并邀请裴胜若作为第三方见证人到场监督。
“开始注入工质气体。”他下令。
“氩气流量正常,压力稳定。”
“启动脉冲序列。”
高频电压加载瞬间,观测窗内泛起淡紫色光芒,一道纤细却明亮的等离子体环缓缓成型,如同宇宙初开时的第一缕光。
“密度达标,温度可控,电磁屏蔽效应建立……”技术人员声音激动起来,“许教授,它……它真的稳住了!”
控制室内爆发出欢呼声。连一向冷静的陈建峰也露出了笑容。
唯有许青舟依旧面色沉静。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测试结束后,他单独找到裴胜若。
“我想申请一次高层汇报。”他说,“以项目总负责人的身份,直接向国家科技委陈述当前进展及潜在风险。”
裴胜若挑眉:“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跨过杨方旭直接上报,等于公开撕破脸。”
“我知道。”许青舟点头,“但如果再不阻止,这个项目就会变成一把刀,插进未来科学的胸膛。”
老人凝视他许久,最终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帮你安排。不过记住,一旦走上这条路,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当晚,许青舟写下一封长长的邮件,附件包含完整的实验日志、资金流向分析、以及“赤霄”计划与现有项目的对比报告。发送对象是国家科技委员会主任信箱,抄送名单仅有三人:陈建峰、裴胜若、龚云飞。
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窗外雷声滚滚,一场暴雨即将降临。
他站在窗前,看着雨滴打在玻璃上蜿蜒而下,像极了命运划过的痕迹。
“这一局,我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