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唐协律郎杨玉环 > 0517 俱是虔诚信士(第1页)

0517 俱是虔诚信士(第1页)

当张岱再来到菩提寺的时候,不出意外的又被裴氏家奴拦在了外边,没能见到仍然对其怒气未消的武氏。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他索性转道往猪圈去看一看那长寿猪。

这长寿猪真的名气不小,当张岱过来这里的时候,猪。。。

长安城的秋意渐浓,金风拂过朱雀大街两旁的槐树,落叶如碎金般铺满石板路。裴府前庭桂花正盛,香气氤氲,却掩不住厅中那一丝凝重的气息。自宇文融被贬出京已半月有余,朝局看似归于平静,实则暗潮未退。李林甫虽表面风光,然宫中风向变幻莫测,玄宗近来疏于早朝,常召高力士、陈玄礼等人密议于内殿,外臣难窥其意。

张岱立于廊下,手中握着一封刚送来的密信,指节微泛白。信是道安从洛阳潜返时亲手交予他的,字迹潦草,内容却令人脊背生寒??“东都留守张九龄接密报后震怒,然查证途中突遇刺客行刺,幸得亲兵相救,仅伤左臂。刺客尸身搜出半枚铜符,刻‘飞龙’二字。”

飞龙?张岱眉头紧锁。飞龙使乃皇帝亲军番号,隶属内侍省,直接受高力士节制。若此符属实,则幕后之人竟敢动用天子禁卫行刺朝廷重臣!这已非党争,而是谋逆。

他缓缓将信纸投入烛火,看着它蜷缩成灰,心中已有决断。此事绝不能让李林甫知晓。此人老谋深算,一旦察觉宫中有变,必会抢先投靠高力士以自保,届时自己多年布局,或将尽付流水。

夜半三更,张岱换上黑袍,悄然出府。他在崇仁坊一处破庙与道安会合。月光透过残瓦洒落泥胎佛像之上,映出斑驳光影。

“你确认那铜符是真的?”张岱低声问。

道安点头:“我亲自验过,纹路与宫中典籍所载一致。更关键的是,其中一名活口被捕前曾嘶吼一句:‘大人勿忘七月十五之约!’”

七月十五?张岱瞳孔一缩。那正是宇文融被罢官之日!难道说,这场政变早有预谋,而宇文融不过是弃子?

“还有一事。”道安压低声音,“我在东都暗访时听闻,张九龄在案卷中发现一份旧档,记载开元十年间,曾有一批军械由陇右转运至吐蕃,经手人竟是当今圣上宠信的宦官袁思艺。”

张岱倒吸一口凉气。袁思艺,现任内谒者监,掌管宫廷文书出入,极得玄宗信任。若此事为真,说明早在十年前,便有宦官勾结外敌,窃取国器!

“张公是否已上报朝廷?”

“尚未。”道安摇头,“他说证据不足,唯恐打草惊蛇。但他已秘密修书一封,拟遣心腹送往剑南,请章仇兼琼协查当年边军调拨记录。”

张岱沉吟片刻,忽而冷笑:“好一招移花接木。他们以为扳倒宇文融便可高枕无忧,殊不知真正的毒瘤,早已盘根错节,深入宫闱。”

他转身望向长安城中心那座巍峨宫阙,灯火通明如星河倒悬。那里不再是天子居所,而是一座巨大的棋盘,每一盏灯后,都藏着一双眼睛,一张嘴,一把刀。

“传令下去。”张岱语速缓慢却坚定,“联络我们在陇右、河西的旧部,尤其是那些曾参与括户却被宇文融排挤的录事参军和仓曹佐吏。我要他们彻查开元八年至十二年间所有军粮、铁器、马匹的调度账目。若有异常,立即抄录副本,通过僧驿系统传回。”

道安迟疑:“公子,此举风险极大。一旦被御史台察觉,便是死罪。”

“我知道。”张岱淡淡道,“但若再不动手,等这些人彻底掌控北衙禁军与内库财权,天下就真的姓‘高’了。”

所谓“姓高”,自然指的是高力士。这位自开元初年起便伴随玄宗左右的老宦官,如今权势熏天,连宰相奏事亦需经其通传。表面上他忠谨恭顺,实则广植亲信,掌控监门卫、飞龙厩、内弓箭库等要害部门。若无皇帝默许,岂能至此?

张岱深知,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宇文融那样的贪官,而是躲在阴影里操纵贪官的人。

七日后,第一批密报送抵。果不其然,在开元九年冬,陇右节度使曾申报丢失战马三百匹,称遭雪灾冻毙。可同期河西仓曹账册显示,同一时间段内有大批精铁入库,用途标注为“修缮宫室”,数量却远超所需。更有甚者,敦煌戍卒名册中,竟有数十名“阵亡”士兵仍在领取粮饷,发放地点却是长安西市某私宅!

张岱将这些资料一一比对,绘成图谱,悬挂于密室墙上。红线纵横交错,最终汇聚一点??兴庆宫偏殿,高力士私邸所在。

“他在养兵。”张岱喃喃道,“用朝廷的钱,买朝廷的铁,养自己的马,再以死人之名冒领军粮……好一个瞒天过海!”

正当他思索对策之际,门外忽传急讯:李林甫病重卧床,闭门谢客,连日常政事皆由家奴代答。更诡异的是,高力士竟亲往探视,并赐药一盒,据说是西域进贡的“延寿丹”。

张岱心头警铃大作。李林甫何等人物?素来谨慎自律,饮食用药皆经亲信查验,怎会轻易染疾?且偏偏在此节骨眼上倒下,未免太过巧合。

他当夜乔装成太医署杂役,混入李府探查。只见堂前焚香阵阵,药气弥漫,几名御医束手立于外厅,神色惶恐。张岱借机靠近内室,透过窗缝窥视,见李林甫面色蜡黄,呼吸微弱,床头确有一只鎏金小匣,上刻异域文字。

他悄然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试药,果然在药渣中检测出微量乌头碱??此物剧毒,长期服用可致心脉衰竭,状似痨病,极难察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