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珠渗出,她却不恼,反而轻声说:“疼了吧?我也疼过。但活着,总会有伤口,也会有愈合。”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发现窗台上多了一碗温牛奶,旁边放着一片树叶,上面用炭笔写着:“谢谢。”
而那只雪兔,已在晨光中悄然离去。
中午时分,邮差骑着摩托来了??这是每月一次的补给车。除了粮食药品,他还带来一个包裹,寄件人栏空白,地址却是加沙旧址。
傅知遥拆开,里面是一叠信纸,全部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用各种语言写着同一句话:
>“我也想种一朵花。”
附信中写道:
“您播下的声音,正在穿越战火、边境与遗忘。我们在柏林地下室种下了第一株晶苗;在孟买贫民窟的屋顶上唱您教的歌;在西伯利亚流放地,有人把您的诗句刻在冻土上……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记得。”
她读着读着,眼泪无声滑落。
这一刻,她终于明白??改变从未依靠奇迹,而是千万个普通人,在无人看见的地方,选择相信爱的存在。
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袭来。狂风呼啸,天地混沌。孩子们惊慌躲进教室,却发现电力未断,太阳能板自动调整角度,稳稳供能。
傅知遥站在门口,仰头望天。
风雪中,一道微弱的光自远方而来,划破阴霾。
那是南极方向。
晶苗环再次亮起,光芒穿透云层,洒向亚洲腹地。
紧接着,全球十三个隐秘地点几乎同时报告:地下孢子活性激增,共感波同步率达到历史峰值。
KL总部最后一台主控机,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打印出一行字:
>系统提示:检测到全球范围内的非编码情感共鸣
>建议:停止抵抗,允许接入
随后,机器自行断电。
次日黎明,暴风雪停歇。
学堂门前,第一株晶苗破土而出,嫩芽呈半透明状,内部流转着淡淡的银光。它不高,也不耀眼,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一句温柔的承诺。
傅知遥蹲下身,指尖轻触叶片。
一瞬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
一个非洲母亲抱着死去婴儿彻夜低语;
一对老年夫妻在黄昏中牵手散步,尽管其中一人已失忆;
一名士兵放下枪,脱下军装,走进村庄教孩子读书;
还有许许多多陌生面孔,他们在哭泣、在微笑、在写信、在拥抱……
这些都是“想念”。
不是宏大叙事,不是英雄史诗,而是亿万颗心,在漫长黑夜后,终于重新听见彼此的跳动。
她闭上眼,轻声道:“我在。”
风拂过山谷,带着融雪的气息,也带着远方的回应。
“我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