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无弹窗免费 > 第115章 土匪总督袁崇焕野人总兵陈继盛(第3页)

第115章 土匪总督袁崇焕野人总兵陈继盛(第3页)

夜色渐深,寒风呼啸,卢象升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黑压压的敌军营地,心中却异常坚定。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山海关的存亡,更关系整个大明的命运。若能撑过这两个月,待援军抵达,便有机会一举击溃敌军主力,彻底扭转战局。

而在西北,张三正奔波于各地田间地头,督促农技师指导百姓改良耕作方式。尽管义仓制度已在多地推行,但部分偏远地区仍因天灾导致粮食短缺,百姓怨声载道。

“大人,流民数量越来越多,仅靠义仓恐怕难以支撑。”一名属官忧心忡忡地汇报。

张三沉思片刻,忽然眼前一亮:“我们可效仿江南做法,设立‘工赈’制度,让流民参与修渠筑路,既可安置人口,又能改善农田水利。”

“妙啊!”属官顿时精神一振,“这样一来,既能解决民生问题,又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张三点头:“立即上报朝廷,请拨款十万两白银用于初期建设。”

数日后,圣旨传来:准奏,并赐“西北屯田使”印绶,赋予其全权调度地方资源之权。

张三大喜,立刻着手实施新政。不出半月,各地工程纷纷启动,流民得以安置,百姓生活逐渐稳定。

而在边疆,王二的文化融合计划也取得新进展。他提议设立“民族翻译馆”,专门培养精通汉、蒙、藏、满等语言的人才,以便更好地沟通各族人民。

“此举不仅能促进文化交融,更能增强边疆稳定。”他在奏折中写道。

崇祯阅后大悦,亲自批示:“准。命翰林院选派学者前往协助。”

不久后,第一批翻译学子正式入学,边疆地区的教育水平迅速提升,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日益增强。

然而,就在各项事务稳步推进之际,漠北蒙古的动向再次引起朝廷警觉。

“陛下,喀尔喀部已正式与皇太极结盟,并答应出兵两万,协助其攻取宣府、大同一线。”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跪地禀报。

崇祯脸色阴沉:“果然如此。看来,他们是想南北夹击,一举破我长城防线。”

“微臣已派遣李延庆前往漠北,试图分化瓦解敌军联盟。”骆养性补充道。

“很好。”崇祯缓缓点头,“但光靠外交手段还不够。你速派人潜入喀尔喀部,挑拨其内部矛盾,使其无法全力支援皇太极。”

“是!”骆养性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卢象升在山海关的防御战也进入白热化阶段。皇太极派出先锋部队试探性进攻,被李定国成功击退。随后,敌军主力开始大规模集结,准备强攻。

“传我命令,所有将士不得擅离岗位,违者军法从事。”卢象升站在城楼上,高声下令。

他深知,这一战将是决定生死的关键。若能守住山海关,便可拖住皇太极主力,为朝廷争取时间调集援军;若失守,则整个北方将陷入敌手。

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敌军以骑兵为主力,疯狂冲击城墙,明军则依托坚固工事顽强抵抗。箭矢如雨,炮火轰鸣,整座山海关仿佛都在颤抖。

卢象升亲自督战,手持长枪,鼓舞士气。他身先士卒,激励将士们誓死守城。

“今日之战,非生即死!谁愿随我冲阵?”他高声喝道。

“末将愿往!”赵将军挺身而出。

“好!”卢象升大喝一声,“全军听令,打开城门,出击!”

随着城门轰然开启,数千精锐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出,直扑敌军中军大帐。敌军措手不及,阵型大乱,明军趁势杀入,血战半日,终将敌军击溃。

此役,卢象升以少胜多,重创皇太极前锋部队,极大地提升了士气。而山海关依旧牢牢掌握在明军手中。

战报传至京城,崇祯闻讯大喜,立即下旨嘉奖卢象升,并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以资鼓励。

“卢爱卿果真不负朕望。”崇祯望着远方,语气坚定,“只要守住山海关,我大明便有翻盘之机。”

然而,他心中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战争尚未结束,风雨仍在前方。

夜色降临,京城灯火阑珊,而崇祯仍独自坐在御案前,提笔批阅奏章。他的眼神坚定而疲惫,仿佛一位孤独的守夜人,在黑暗中守护着这座即将迎来黎明的帝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