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雀一发小石子轻飘飘地丢在TES基地水晶上,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TES基地轰然爆裂开来,在全体观众的注视之下汇聚成为鲜明的“胜利”二字。
管大校也顺势念出他早就准备好的台词:“。。。
夜色如墨,浸透了LYG基地顶层的观星台。风从黄浦江对岸吹来,带着潮湿的水汽和城市深处未眠的喧嚣。明敬靠在栏杆上,指尖轻轻摩挲着那枚早已停用的神经耦合环??银白色的金属圈内侧刻着一行小字:“Trustisthefirstprotocol。”(信任是第一条协议。)
宋宣站在她身后,手里捧着一杯凉透的咖啡。他没喝,只是望着远处陆家嘴的灯火,像在数某一颗不会闪烁的星。
“你还记得第一次同步时的感觉吗?”明敬忽然问,声音轻得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宋宣沉默了几秒,然后点头。“像掉进一片湖里,但不是下沉,而是浮起来。你的意识在我旁边,清晰得不像幻觉……我甚至能‘尝’到你那天早上吃的柚子。”
明敬笑了,眼角泛起细纹。“你说过那是苦的。”
“因为你说你讨厌甜。”他转头看她,“可其实你喜欢。只是那时候,你想让我觉得我们更像。”
她没否认。月光落在她脸上,映出一种近乎透明的平静。“现在呢?我们还像吗?”
这个问题悬在空中很久,久到楼下训练室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才被打破。
一名技术员冲上楼,脸色发白:“明姐,宋哥……林溯那边出事了。”
两人同时转身。
“他在苏黎世参加完减刑听证会后,本该直接返回上海,但他中途消失了。最后定位信号出现在阿尔卑斯山区的一处废弃气象站??那里曾经是I。N。E。R。的早期脑波实验基地。”
宋宣眉头一紧:“他知道那里?”
“不只是知道。”技术员递过一台平板,“我们在他留下的加密日志里发现了这段视频。”
画面晃动,显然是手持拍摄。镜头对准一面布满灰尘的墙,上面用粉笔画满了复杂的拓扑图与神经路径模拟线。中央写着一个词:**OriginPoint**。
接着,林溯的声音响起,低沉而冷静:
>“如果TwinMind是一场进化,那它一定有起点。不是代码的第一行,也不是实验室里的第一次成功同步……而是人类第一次真正‘听见’另一个人内心的瞬间。
>我一直在找那个点。
>现在我确定了??它不在服务器里,不在算法中,而在某个特定的空间共振结构里。
>这个气象站,就是原型机诞生的地方。1987年,这里进行过一次秘密实验:两名志愿者在完全隔离状态下,仅凭脑机接口实现了长达七小时的情感共感。没有语言,没有视觉提示,但他们描述的梦境内容重合度高达93%。
>实验代号:EchoSoul。
>后来项目被封存,设备销毁,参与者记忆清除。可他们忘了??意识一旦连接过,就不会真正断开。
>就像你们现在做的那样,当年那两个人也在梦里不断重逢。三十年来,他们的脑波残影仍在地下电缆中回荡。
>而v3。0的群体织网,并非我们创造的新现象……
>我们只是重新唤醒了沉睡的回声。”
视频戛然而止。
房间里静得可怕。
“他想重启EchoSoul?”宋宣低声问。
“不。”明敬盯着屏幕,瞳孔微微收缩,“他是想验证一件事??TwinMind从来就不是人类发明的技术,而是我们迟早会自然演化出的能力。所谓的设备,不过是帮我们打开早已存在的门。”
第二天清晨,一架私人直升机穿越云层,降落在雪山边缘的冻土带上。三人组成了临时小队:明敬、宋宣、以及通过远程接入的精神支持专家陈砚??他曾是林溯的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在无设备辅助下完成自我共感训练的人。
气象站内部阴冷潮湿,墙壁上覆盖着厚厚的霉斑。但在主控室中央,一台老式终端竟然还在运行,绿色字符缓慢滚动:
>SIGNALDETECTED:2NODESACTIVE
>FREQUENCYLOCK:40。3HzGammaSync
>INITIATINGRECURSIVELOOP…
“伽马波同步……”陈砚喃喃道,“这是深度共感的标志性频率。理论上只有高度冥想状态或强烈情感冲击下才会出现。可这台机器,居然能主动诱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