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草原上篝火点点,战马嘶鸣。喀尔喀部贵族聚集一处,低声商议着起兵细节。年长的首领目光坚定:“大汗虽亡,但我们绝不屈服于皇太极!只要大明愿意支持我们,我们就联合科尔沁、察哈尔等部,共同对抗后金!”
周世昌再次现身:“诸位大人放心,朝廷已决定继续提供支援,只希望你们能拖延皇太极南下步伐。”
众人纷纷点头,随即派遣使者前往各部联络。一场席卷漠北的大风暴,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数日后,喀尔喀部内部爆发大规模冲突。皇太极闻讯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调兵镇压。原本计划南下的两万骑兵被迫暂缓行动,转而回防漠北。消息传至京城,崇祯得知后神色稍缓:“很好,李延庆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王承恩轻声问道:“陛下,是否要派人营救李大人?”
崇祯沉吟片刻,摇头道:“不必。他尚有一用。”
而在山海关,卢象升与杨嗣昌正商议下一步作战计划。
“敌军粮草断绝,短期内难以发动大规模进攻。”卢象升分析道,“但我军亦不可松懈,必须加强防御。”
杨嗣昌点头:“此外,还需密切关注朝鲜动向。一旦皇太极胁迫朝鲜出兵,我军腹背受敌,形势将更加严峻。”
卢象升沉声道:“此事交给我来办。我会派使者前往朝鲜,晓以利害,使其保持中立。”
二人商议完毕,随即各自行动。
数日后,辽东沿海传来捷报??李定国率三千精骑夜袭敌军,成功阻止其渡江入朝。此战斩敌首级两千余,焚毁敌军浮桥三座,彻底粉碎了皇太极绕道朝鲜的阴谋。
卢象升接到战报后,激动不已:“好!李定国果然不负众望!此战不仅摧毁敌军意图,更极大削弱其战力,可谓大胜!”
杨嗣昌亦满脸欣喜:“此计成功,足以稳定山海关防线数月。陛下得知,必定龙颜大悦。”
卢象升目光坚定:“趁敌军尚未恢复元气,我们当乘胜追击,主动出击!”
京城乾清宫内,崇祯收到捷报后,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他缓缓起身,走到御案前,提笔写下一道圣旨:“赐李定国‘破虏先锋’印绶,并授‘奋勇伯’爵位,以彰其功。”
王承恩接过圣旨,恭敬道:“陛下英明,此战得胜,京师无忧矣。”
崇祯却并未完全放松,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语气低沉:“这一仗赢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太监匆匆入殿,跪地禀报:“陛下,魏忠贤旧部中有人求见!”
崇祯眉头微皱:“何人?”
“回陛下,乃昔日掌管漕运的张文岳。”太监答道。
崇祯沉思片刻,最终点头:“带他进来。”
不久后,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步入殿中,跪地叩首:“老臣张文岳,拜见陛下。”
崇祯淡淡道:“你既曾掌管漕运,可知如今南北粮道情况?”
张文岳答道:“回陛下,目前南方粮草尚可支撑半年,但因流寇猖獗,运输困难。若陛下愿启用老臣,老臣可设法疏通河道,确保粮草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师。”
崇祯微微颔首:“好,朕便给你一个机会。即日起,你暂任漕运总督,协助户部尚书整顿南北粮道。”
张文岳感激涕零:“谢陛下信任,老臣定竭尽全力!”
王承恩在一旁默默观察,心中却隐隐不安。他知道,崇祯此举意味着朝堂即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而在遥远的北方,喀尔喀部的战火仍在蔓延,漠北的风雪依旧呼啸不止。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大明能否在这场生死博弈中逆转乾坤,尚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