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全本 > 第114章 蠢人灵机一动朱由检差点没了个孩子可能连媳妇都被害死(第3页)

第114章 蠢人灵机一动朱由检差点没了个孩子可能连媳妇都被害死(第3页)

“看来,他们是要与我军正面决战。”卢象升凝视着地图,语气沉稳,“传令各营,即刻整备,不得有误。”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崇祯皇帝亦接到密报。他立于乾清宫内,眉头紧锁,手中握着一封奏章??正是卢象升所呈的战情分析。

“陛下,山海关兵力虽已加强,但若敌军主力来攻,恐怕难以支撑太久。”兵部尚书低声进言。

崇祯缓缓点头:“朕已下令调遣京营两万精锐驰援,务必在十日内抵达山海关。”

“是。”兵部尚书拱手退下。

待众人离去后,崇祯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阴云密布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边关安危,更将决定大明未来的命运。

而在南海,郑芝龙刚刚击溃荷兰舰队,尚未喘息片刻,又接到新的情报:一支由日本水师支持的倭寇武装正在福建沿海集结,意图趁乱袭击福州港。

“这群倭寇,真是死性不改!”郑芝龙怒火中烧,立即召集将领商议对策。

“大人,属下愿率先锋队先行出击,扰乱敌军部署。”一名年轻副将挺身而出。

郑芝龙目光一亮:“好!你带五百快船绕道北上,先发制人。我会率主力随后接应。”

计划既定,行动迅速展开。数日后,郑芝龙亲率舰队突袭倭寇老巢,一举焚毁其补给基地,彻底打乱敌军进攻节奏。此战过后,倭寇元气大伤,被迫退回海上,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徐光启那边,防疫工作也进入关键阶段。山东、直隶等地疫情虽被控制,但仍有不少百姓因恐慌逃离家园,导致部分区域出现人口流失。

“必须尽快安抚民心。”徐光启亲自前往疫区巡视,组织医官上门施药,并设立临时收容所安置流民。

在他的努力下,局势逐渐稳定。朝廷拨付的十万两银子也被高效用于购置药材、修建隔离病房,使得死亡率大幅下降。

张三在西北的农业改革同样遭遇新挑战。虽然改良作物品种和灌溉技术已在多地推广,但仍有部分地区因气候异常、土壤贫瘠等问题收成不佳,引发农民不满。

“这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缺乏因地制宜的指导。”张三意识到症结所在,立刻派遣农技师深入偏远村落,根据当地条件制定个性化种植方案。

此举成效显著,许多原本产量低下的田地开始丰收,农民信心大增。同时,他还推动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防灾荒年份出现饥荒。

王二在边疆的文化融合项目也取得突破。他提议设立“民族书院”,邀请各地学者前来讲学,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一位来自蒙古的青年学子在书院学习期间,不仅精通汉文典籍,还撰写了一部关于草原医学的著作,受到朝野一致好评。此事传开后,激发了更多少数民族子弟求学的热情。

然而,就在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皇太极果然不甘失败,竟秘密联络漠北蒙古部落,企图联合出兵,夹击大明腹地。这一情报经锦衣卫辗转传递至京城,震惊朝野。

“若让其得逞,后果不堪设想。”崇祯当机立断,召集群臣商议应对之策。

最终,他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命卢象升继续坚守山海关防线,防止敌军正面突破;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漠北,试图分化瓦解敌方联盟。

任务落在了一位名叫李延庆的外交使臣身上。此人曾在西域游历多年,精通多种语言,深谙异族风俗。

“微臣定不负圣恩。”李延庆跪地叩首,随即启程北上。

与此同时,崇祯还下令组建一支特种部队,专门负责敌后破坏与情报搜集。这支队伍由最精锐的锦衣卫组成,直接受命于皇帝本人。

一切准备就绪,大战即将爆发。整个大明帝国仿佛再次被战火点燃,而崇祯,也将迎来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