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疯批帝王后悔了在线阅读 > 第501章 提亲还是逼婚(第1页)

第501章 提亲还是逼婚(第1页)

冷傲又不留情面的话语,问得江晚棠呆立当场,脸上那抹故作矜持的浅笑瞬间僵住。

“王,王爷此言何意?”她强自镇定,声音却泄露出一丝慌乱,“王爷若不是求娶臣女,我们家还有哪位妹妹能配得上王爷的身份,值得您亲自登门提亲?”

这话说的,祁让忍不住嗤笑出声,目光如冰冷的刀锋般扫过江晚棠那张精心修饰的脸。

“所以,江大小姐是认为只有你才配得上本王亲自登门吗?”

“……”

江晚棠在他轻慢的目光注视下羞红了脸,却还是。。。。。。

风雪止于长城南麓,春意悄然爬上关外柳梢。晚芜归京途中,在一处驿站歇脚。炉火将熄未熄,她取出那枚紫晶残片,与铁匣中的完整晶体轻轻相触??刹那间,一道微光如脉搏般跳动,仿佛两段断裂的岁月终于接续。

她闭目凝神,不再抗拒记忆的洪流。

这一次,画面清晰得如同亲历:三百年前,长安城尚称“永安”,皇宫名为“明光宫”。那位盲眼乐师被囚于地牢深处,十指皆断,唯余一缕琴音绕梁不散。她在临终前以血为墨、骨为笔,在石壁上刻下最后一句谶语:

>“灯引心火,心火燃灯。若天下皆盲,则耳即目;若万口缄默,则魂自鸣。”

话音落时,地底裂开一道缝隙,紫光冲天而起,惊动九霄雷动。当夜,全国三百六十座烽燧同时无火自燃,持续七日七夜。史官惊惧,称之为“妖火之变”;而民间却流传着另一句话:“引灯人走了,但她把火种埋进了人心。”

晚芜睁眼,指尖微微颤抖。

原来所谓的“系统”根本不是什么神秘力量,而是后世权力者对这段集体记忆共鸣机制的拙劣复刻。他们用机械模仿自然,用控制取代流动,最终造出了“净史仪”这种割裂灵魂的凶器。而真正的觉醒,从来不需要外力触发??它始于一个人愿意开口讲述,另一个人愿意静静倾听。

她忽然明白了阿枝为何梦见井。

那口井,并非埋尸之所,而是古时村落中“忆泉”的象征。每逢月圆之夜,族人围坐井边,轮流倾诉悲喜。井水清澈见底,据说能映出说话者心中最深的记忆。后来战乱频仍,人们害怕往事太痛,便封了井口,填土掩埋。可思念不会消失,只会沉淀成梦。

她提笔在随身札记上写下一行字:

>“遗忘是掩井,铭记是清泉。但唯有宽恕,能让枯井重生桃花。”

回到京城那日,正值初一“对话坛”集会。

无名碑前已搭起高台,四周挂满百姓自发献上的灯笼,每一盏都写着一个名字??有亲人,有仇人,也有陌生人。晚芜远远望见沈知言立于台上,身披素袍,不着龙纹,竟似一位寻常老者。

他正朗读一封来信,声音低沉却穿透寒风:“……我祖父曾是‘真史院’执笔官,亲手焚毁过三十七家私撰族谱。临死前,他跪在佛前抄经百遍,仍不得安宁。如今我家三代无人敢提祖事,子孙连清明都不敢上坟。请问陛下,我们该如何赎罪?”

台下寂静无声。

良久,沈知言放下信纸,缓缓道:“赎罪,不是抹去过去,而是直面它。你可以去那些被焚谱之家门前,诚恳说出你家做过的事;你可以资助他们重修家史;你甚至可以带着孩子,替你祖父向亡魂磕一个头。不必求原谅,只求问心无愧。”

人群中有人抽泣,有人低头沉思,也有人愤然离场。

这时,一个身穿粗布衣裳的老妇走上台,颤声道:“我是黔南陈氏后人。当年全村因‘妄传旧史’被屠,仅我母女逃出生天。今日听闻此言,我不知该恨还是该哭。但我只想说一句??我们活下来了,而且活得不算太差。若你们真心悔过,请别再躲藏,也别再假装无辜。让我们面对面坐着,喝一碗茶,说说你们的苦,也听听我们的痛。”

全场肃然。

晚芜站在人群之外,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眼前景象与前世某个片段重叠??那是她母亲死前最后一夜,也曾这样坐在院子里,对前来请罪的邻人说:“我不是要你赔命,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女儿本可以做个绣娘,嫁个好人,生两个娃娃。”

那一刻,仇恨没有消散,但它不再主导一切。

几天后,晚芜收到阿阮送来的消息:北方已有十二个村庄联合设立“共忆堂”,由加害者后代与受害者后人共同管理,每月轮流主持讲述会。南方则兴起一种新习俗??家庭聚会时,长辈必须讲一段自己最羞耻或最悲伤的经历,年轻人听完后要回赠一首诗或一幅画。

更令人意外的是,连宫中太监宫女也开始自发组织“夜话会”。每到子时,他们在冷宫废墟点起油灯,轮流分享入宫前的记忆。有人说自己原是书塾童子,因战乱被抓阉割;也有人回忆家乡端午赛舟,母亲包的粽子总多放一颗枣。

晚芜得知后并未干预,只是悄悄命人送去百盏琉璃灯,附笺一句:

>“愿光所照处,皆可安心言。”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场变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