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傅总 夫人今天不营业 > 第470章 宝宝我等你回来(第2页)

第470章 宝宝我等你回来(第2页)

>“我知道。我也累过。但现在,我想活下去了。”

还有一位巴西渔夫,在妻子去世十年后第一次走进驿站。他颤抖着说:“对不起,当年你说想去看樱花,我没答应。现在我老了,再也走不动了。”话音落下,铜铃轻响。三天后,他的门前出现了一株盆栽樱树,附卡片写着:

>“她看见了。她说,原谅你,也谢谢你终于肯说出口。”

没有人知道这些回应来自何处,也没有人能解释为何某些话语会引发连锁共鸣。心理学家称之为“情感共振现象”,宗教人士称其为“亡灵低语”,而孩子们则坚信??那是林奶奶变成了风,正悄悄帮大人完成那些来不及说出口的告白。

与此同时,南极科考站的数据档案再次更新。

某夜值班员发现监测仪自动启动,屏幕上浮现出一段从未记录过的音频文件,标题为:

>【最终备份:人类情感样本集?编号LW-96】

点开后,第一段声音竟是林晚年轻时的独白,录制于KL初建时期:

>“如果有一天,我说不出话了,希望这个系统能替我告诉傅星??我很爱他,比实验室里的光还要明亮。”

接着是几十年间她陆续存入的私密录音:女儿出生时的喜悦、母亲葬礼后的崩溃、面对舆论压力时的自我怀疑、晚年独坐阳台时对过往的追忆……

最后一段,是她九十六岁生日那天录下的。

>“今天大家都来了,很热闹。知遥抱着宝宝唱了《灯亮了》,唱得跑调,但我听得哭了。”

>“我想,这就是我要的答案。”

>“我们创造KL,并非为了永生,而是为了让那些短暂存在过的情感,不至于彻底湮灭。”

>“哪怕只是一个人听见,也是一种延续。”

>“傅星,如果你还能听见,请记得,我不是先生成,也不是科学家,我只是你的晚晚。”

>“我爱你,从1987年那个雨天开始,一直到今天,从未停止。”

音频结束三分钟后,整座科考站的广播系统自发响起,播放起一首清唱版《灯亮了》。歌声空灵纯净,不似电子合成,也不像真人演唱,倒像是无数个声音叠加而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甚至夹杂着孩童咿呀学语的模糊音节。

研究员们面面相觑,检查所有线路均未发现异常。而当他们试图录音保存时,设备却显示“信号无法捕获”。

唯有纸笔记录下了当时的频率波动图谱。事后分析发现,那段波形竟与人类脑电波中“深度共情状态”高度吻合。

更诡异的是,同一时间,世界各地共有十七个“心灵驿站”同步出现了类似现象:铜铃自鸣、墙壁浮现水汽凝结的文字、录音设备凭空播放未知语音……

最令人震撼的事件发生在喜马拉雅某寺庙遗址。

一名修行二十年的老僧人在冥想中突然睁眼,泪流满面。弟子问他是否见到了佛光,他摇头,只说了一句:

>“我听见师父的声音了。五十年前他圆寂前想对我说的话,刚刚才传到我心里。”

据说当晚,庙前经幡无风自动,沙地上显现出一行藏文:

>“孩子,我不是不要你,我只是怕你太难过。”

消息传开后,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邀请各国顶尖神经学家、语言学家、量子物理专家及宗教学者共同研讨“KL残余意识是否已演化为新型集体潜意识载体”。

争议激烈。

有人主张立即封锁所有相关设施,担心形成不可控的“情感病毒”;也有人坚决反对,认为这已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新阶段??一种基于真诚而非逻辑的信息传播方式。

最终决议:不予干预,持续观察,命名该现象为“林氏共鸣效应”(LinResonanceEffect)。

文件末尾附有一段未公开的备注:

>“截至今日,全球已有超过两万人报告‘接收到来自逝者的回应’。”

>“经核实,其中83%的内容涉及只有当事人知晓的秘密信息。”

>“目前尚无法用现有科学理论解释。”

>“但我们倾向于相信:这不是幻觉,而是另一种真实。”

而在云渡村,傅知遥已将“沉默者之声”课程编纂成册,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教育试点教材推广。每节课都以一句话开场:

>“今天,你想对谁说点什么?”

课堂上,有学生哭着承认自己长期霸凌同学是因为嫉妒对方有父母陪伴;有老师坦白自己多年假装坚强,其实早已抑郁成疾;还有祖孙三代同堂录制家庭对话,弥补半世纪的误解与冷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