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宋文豪免费全文阅读无弹窗 > 第356章 多事之春(第2页)

第356章 多事之春(第2页)

杨安国的话,虽不乏为国子监张目、为自身延揽羽翼的私心,但其“储才”之说,确实切中了他心底的考量。

朝局纷繁,党争不休,赵祯确实需要培植真正忠于他且有能力的年轻官员,作为未来的肱骨。

赵祯目光深邃,望了一眼窗外渐密的雨丝,良久,方淡淡道:“卿言亦不无道理。”

又在天章阁待了一会儿,他方才回到福宁殿。

而赵祯并未立刻歇息,反而对邓宣言吩咐道:“去,把黄州通判赵至忠前岁献上的《契丹地图》及《杂记》十卷找出来,朕要看看。”

“是。”邓宣言应声而去。

赵至忠归宋是在庆历元年八月,其人在辽国曾担任中书舍人兼任史职,对于辽国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军政内幕了如指掌。

如今河北地震且辽主新立,北方局势不稳,官家显然是有了防备辽国入侵的念头。

很快,邓宣言就在福宁殿内书阁甲字三号中找出了这些文书。

赵祯将赵至忠所献的《契丹地图》在御案上徐徐展开。

地图上山川脉络、州县军镇标注详尽,甚至还有些辽国屯戍要地。

他又随手翻阅了几页《杂记》,里面记载的辽国宫廷秘闻、部族矛盾、军力虚实,这些虽是多年前旧闻,但仍有参考价值。

“这个赵至忠,倒是个有心人。”

赵祯喃喃道,目光在地图上幽云十六州区域停留许久。

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在地理上是指长城以南的北京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区。

由于太行山和长城的分割,其中的幽、蓟、瀛、莫、涿、檀、顺等州地处平原,被称“山前七州”;而新、妫、儒、武、蔚、云、应、寰、朔等州则地处山地,被称为“山后九州”。

从地形上来讲,涵盖了阴山山脉、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北麓的幽云十六州,相当于一道天然长城,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历来都是汉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战略屏障。

可惜,五代十国的时候,后晋石敬瑭甘做儿皇帝,为换取契丹人的支持把这一大片地方都割让给了契丹人。

契丹人掌握了幽云十六州,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国力,而且从此便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虽然汉人后来也不乏收回幽云十六州的尝试,然而柴荣北伐未成便病死,赵光义更是遗恨高梁河,所以幽云十六州至今仍在契丹人手里。

现在辽国境内同样遭遇强震,城郭损毁,军民伤亡惨重,这对于刚刚继位、根基未稳的辽主耶律洪基而言,无疑是巨大考验。

而外患往往能转移内部矛盾,赵祯深知此理,他担心辽国年轻气盛的新主会铤而走险,借南侵来巩固权位、转嫁危机。

仔细看了半晌地图,赵祯开口道。

“邓宣言,传朕口谕,召枢密使贾昌朝、韩琦即刻入宫议事。”

“是。”

没让官家等太久的时间,枢密使贾昌朝与韩琦便一前一后的来了。

贾昌朝须发已见灰白,身形微胖,着一身紫袍,而韩琦则正值壮年,气度沉凝,眉宇间带着刚毅之色。

“枢密院转上来的军报朕看了,幽州地震,契丹人又似有调兵迹象,虽未明指我朝,然其心叵测,不可不防。”

韩琦手持笏板,率先躬身应答,声音沉稳:“陛下明鉴。据河北缘边巡检司所报,幽州地震之后,民生凋敝,急需救灾,辽军短期内大规模南侵之可能不大。然小股游骑越境刺探、骚扰之事,近日确有增多。枢密院已行文河北诸州,令其加强堡寨巡防,整饬武备,严查奸细,并令水师于河淀一带多加戒备,以防不测。”

赵祯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贾昌朝:“贾卿以为如何?”

贾昌朝上前一步,声音洪亮:“陛下,臣以为对辽国不可仅止于被动防备,辽国新主年轻,权位不稳,正乃其虚弱之时,我朝当示之以强,方可慑其野心。臣建议,可命河北沿边州军,择机举行大规模操演,炫耀武功,使辽国知我边备森严,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可密谕边将,若遇小股辽骑越境,当予以反击,擒获首恶,枭首示众,以儆效尤!如此,方能彰显国威,令辽国知难而退。”

韩琦闻言,眉头微蹙,出言反驳:“贾枢相,耀武扬威或可一时慑敌,然亦可能适得其反,激化边衅。况河北驻军刚经水灾,又多年未经大战,战力几何,尚未可知若操演不慎,反露破绽,或反击失利,损兵折将,岂非徒损国威?臣以为,当前仍当以稳守为主,加固城防,静观其变,待辽国内部局势明朗,再定行止不迟。”

贾昌朝冷哼一声,目光扫过韩琦:“韩枢密未免过于谨慎!岂不闻‘示弱则招侮’?我朝若一味隐忍,契丹人必以为我朝可欺,蚕食之举将变本加厉!唯有示敌以强,方能换得安宁,至于边军战力,正需借此等机会加以锤炼!若因惧怕失利而畏缩不前,则军心士气何以维系?”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渐起。

贾昌朝力主强硬,认为唯有展示肌肉方能震慑辽国;韩琦则坚持稳守,主张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积蓄国力为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