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1977大时代免费阅读全文 > 第1450章 应对紧张万能方(第1页)

第1450章 应对紧张万能方(第1页)

“……事情就是这样,刚才卫先生已经把该说的都摊开说了,卫太太那边反应很激烈,现在已经离开了。”方言在卫太太离开后,就在护士站打电话给廖主任做了汇报道。

廖主任那边听完方言简单说了整个过程后,并没。。。

风在青海湖的荒原上卷起细沙,像一场无声的雪。我们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踏在时间的裂缝上。石碑已立,混凝土尚未完全凝固,表面还留着手指按压过的痕迹。那不是签名,却比任何署名更重??它承载的是四十余年沉默与等待的重量。

回程的路上,朱韵一直没说话。她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飞逝的戈壁滩,眼神像是穿透了地层,落在某个看不见的坐标上。“你说,林知远当年一个人背着这么多秘密,是怎么熬下来的?”她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引擎盖过。

“他没熬过去。”我握紧方向盘,指节微微泛白,“他在录音里哭了。但他还是做了能做的事??把火种藏进世界的缝隙里,等着有人愿意弯腰捡起来。”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清华核研院那边发来的消息:“A1段代码已完成独立验证,数学模型自洽,能量增益理论值Q≥32。”后面附了一张照片:一群年轻人围在白板前,上面写满了推导公式,最顶端赫然写着YUAN-7反应截面方程。

我没说话,只是把屏幕递给她看。

她的眼眶忽然红了。“他们信了。”

“不止他们。”我说,“中科大昨晚也传回数据,B2磁场约束模拟成功;浙大那边用超算跑了三天,确认氢同位素注入路径存在最优解。这不是幻觉,朱韵,这是接力。”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仿佛还能感受到拆开那台红灯牌收音机时金属芯片的冰凉。“董工要是知道,他守了一辈子的‘不对劲’,原来真是因为里面有光。”

车驶出青海地界时,天已经黑透。高原星空低垂,银河横贯天际,像一条流动的数据链,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我们在一处道班小站停下加油,老旧电视正重播《那些不该消失的名字》。画面中,李允明年轻时的照片缓缓浮现,旁边打出一行字:“1976年冬,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五次可重复冷核聚变算法验证。”

加油站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穿着褪色棉袄,一边擦油枪一边看节目,忽然问:“这人……是不是你们亲戚?”

我和朱韵对视一眼。

“算是前辈。”我说。

他点点头,把电视音量调大了些:“我爹以前在昆仑基地当炊事员,总说有群科学家在地下搞‘太阳工程’。后来人都没了,项目也封了。我还以为是瞎扯。”

“不是瞎扯。”朱韵轻声说,“是真的。”

他怔了一下,然后从柜台底下拿出个铁皮盒子,递过来:“这是我爹临走前塞给我的东西,说是‘别让这些东西烂在土里’。我不懂,你们看看有没有用。”

我接过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卷胶卷、半张电路图残片,还有一枚锈迹斑斑的徽章,上面刻着“KUNLUN-7”。

手猛地抖了一下。

“您父亲叫什么名字?”我问,声音有些发紧。

“赵德海。”他说,“普通兵工人,一辈子没提过功。”

我眼眶一热。赵德海不在《昆仑阴影名录》里,因为他不是研究员,不是工程师,甚至没有高级职称。他是后勤组编号0的电工,在1977年春天因“误入禁区”被记大过处分。档案里写他“思想松懈”,可没人知道他曾偷偷拍下实验室外墙的照片,记录设备运输路线,只为日后万一有人追查时留下线索。

而现在,这些照片就在我们手中。

“您知道吗?”我对他说,“您父亲可能是整个计划里最勇敢的人之一。”

他挠了挠头,憨厚一笑:“他就爱较真,见不得东西白白糟蹋。”

当晚,我们在附近小镇住下。房间简陋,暖气不足,但桌上那台老式笔记本电脑亮着幽蓝的光。我们将新发现的资料扫描归档,同步上传至加密云盘。凌晨两点,一封邮件自动触发回复:

>【Z组织?临时联络节点】

>收到新增物证F7(非原始七件),初步判定为外围观测记录。请继续保持行动隐蔽性。

>另:第七瓶种子已有归属建议,请查收附件。

附件是一份PDF文件,标题为《YUAN-7-G7载体可行性分析报告》,落款单位赫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某研究所内部研讨组。

报告内容显示,1978年初,林知远曾通过一名退役军医,将最后一段核心代码??G7,嵌入一枚用于高空探测的气象探空仪主板中。该仪器于同年4月发射,原定任务结束后坠毁于塔里木盆地。但根据遥测数据显示,其主控芯片在失联前最后传输的一组乱码,经摩斯反向解析后,指向一组经纬度坐标,位于新疆且末县以南无人区。

热门小说推荐

玄天武帝
别碰我的鱼玄天武帝
...
大豪门
不信天上掉馅饼大豪门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