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开局救朱雄英大明最强皇叔 > 第334章 朱元璋 小舅子取代咱了(第1页)

第334章 朱元璋 小舅子取代咱了(第1页)

和林城,夜深。

城楼上的守军们双手不停地搓着冻得发红的耳朵,却没人敢眯一下眼。

他们的目光死死盯着城外漆黑的草原,耳中全是四面八方传来的马蹄声,绕着城墙转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不见明军的身影。。。

暴雨倾盆,砸在守灯堂屋脊上如千军万马奔腾。檐角铜铃剧烈摇晃,发出刺耳长鸣,仿佛天地也在悲鸣。念汐立于碑林中央,衣袍尽湿,手中长剑斜指苍穹,剑尖滴落的不知是雨还是血。

三日前,北地传来急讯:塞外荒原之上,一座新的“愿炉”竟在废墟中悄然成型。它不靠续命核,也不依帝王愿力,而是由无数百姓自发供奉而成??他们将亲人的骨灰埋入地下,以泪水浇灌黄土,祈求亡魂不散、永驻人间。这种执念汇聚成灾,竟使地脉再度扭曲,梦葬渊冰莲开始枯萎,忆亭钟声在北方百里内尽数沉寂。

“这不是复活。”慧贞自昆仑归来时面色苍白,“这是逆天改命。他们不是想记住逝者,而是拒绝让他们走。可生死有常,强行挽留,只会让阴阳错乱。”

闻心抚琴于高台,十指微颤。他听见了??那不是风中的歌声,而是记忆之河的哀嚎。千万段本应安息的记忆被强行拽回现世,在虚空中游荡嘶吼。那些曾被温柔送别的灵魂,如今被困在生与死之间,痛苦不堪。

“我们错了。”少女站在阿宁碑前,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吞没,“我以为教会人们告别就够了,却忘了人心最深的恐惧,从来不是失去,而是‘再也触不到’。”

陆沉舟从江南带回一名小女孩,她抱着一盏破旧纸灯,眼神空洞。“她是最后一个承忆者的后裔。”他说,“祖母临终前把灯交给她,说‘只要这灯不灭,娘就能回来’。结果……她每夜点灯哭喊,竟真把母亲的影子唤了出来。可那不是魂,是执念凝成的妖。”

话音未落,远处山道上传来脚步声。

一个披麻戴孝的老妇人背着竹篓缓步而来,篓中赫然是一具尚未下葬的尸体,面容青紫,嘴角渗黑血。她边走边喃喃:“儿啊,莫怕,娘带你回家。咱们村口新修了忆亭,你最爱吃的腊肉还在锅里温着,只要你听见钟声,就一定能回来……”

念汐拔剑欲拦,却被少女伸手制止。

“让她进来。”少女低声道,“让她亲眼看看,什么叫‘回不去’。”

老妇人在守灯堂前放下尸体,颤抖着手敲响随身携带的小铜钟。一下、两下、三下……没有歌声响起,只有冷雨拍地。她跪倒在地,嘶声力竭:“为什么?我每天都给你烧纸钱!我连坟都没敢挖!你怎么还不醒?!”

少女缓缓走近,蹲下身,握住她冰冷的手:“大娘,您还记得您儿子最后一次笑着吃饭是什么时候吗?”

老妇人一怔,泪如泉涌:“去年中秋……他喝多了桂花酒,非要学狗叫逗孙女开心,脸都憋红了……”

“那您记得他小时候生病,您抱着他在雪夜里走了二十里山路找郎中吗?”

“记得……记得……”她抽泣着,“那时候穷,我没钱买药,只能用自己的体温焐着他……我说,只要他还喘气,我就绝不撒手……”

少女轻轻哼起渔谣。

第一句出口,老妇人浑身剧震。

第二句落下,尸体眼角竟滑下一滴浊泪。

第三句传开,天空骤然裂开一道缝隙,微光洒下,照在死者脸上。那一瞬,他的唇角微微扬起,似笑非笑,随即化作飞灰,随风而去。

老妇人呆坐雨中,良久,终于放声痛哭。不是哭求复活,而是哭一场迟来的告别。

“原来……真正爱他,是让他安心走。”她喃喃道。

那一夜,守灯堂灯火通明。少女召集所有忆亭使者,宣布新规:**“凡亲人离世,七日内不得祭骨、不得招魂、不得夜啼焚纸。唯许登亭述忆,三声钟后,齐唱渔谣,送其归途。”**

违者,忆亭封禁三年。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北方多地爆发骚乱,百姓怒斥“朝廷夺人至亲”,甚至有人持火把围攻忆亭,扬言要烧毁“断情绝义之所”。更有邪教借机蛊惑,称“唯有饮亡者血、食其骨,方可永生相伴”,一时惨案频发。

而就在混乱最甚之时,金陵皇宫深处,一道金光冲天而起。

太庙守将惊觉朱元璋灵位突然浮现血纹,龙椅凭空旋转三周,随后一声闷响,牌位碎裂成五块。更诡异的是,每一块碎片落地之处,皆生出一株赤色藤蔓,迅速蔓延墙壁,开出朵朵猩红花朵,花蕊中竟浮现出一张张哭泣的人脸。

“不好!”慧贞连夜赶至,“这是‘共执之根’!当年朱元璋强求永生,种下的因果并未消散,而是潜伏于皇室血脉之中。如今民间执念沸腾,竟与旧日怨气共鸣,催生出连接阴阳的邪物!若任其生长,整个大明都将沦为活死人之地!”

众人皆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