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刑警日记评价 > 第1972章 技术分析(第2页)

第1972章 技术分析(第2页)

“所以你去关阀门,制造煤气中毒假象?”杨林语气冷峻。

“我没动手!”陈建平猛地抬头,“我只是按指示去确认现场!那天晚上我确实去了,但我到的时候他人已经不行了!地上倒着酒瓶,煤气开着,我就……我就照着吩咐把阀门弄成那样,然后离开……我真的没杀他!”

王帅盯着他良久,忽然问:“那你为什么删掉通话记录?为什么要烧手机?”

陈建平哑然。

“你以为销毁证据就能脱身?”王帅缓缓站起身,“可你忘了,每一次犯罪都会留下痕迹。哪怕你以为擦得很干净,也会有一根纤维、一滴汗液、一句无心的话,把你拖回这里。”

最终,陈建平承认受雇于“刘总”,负责监视并协助清除风险人员,虽未直接行凶,但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参与掩盖真相,涉嫌故意杀人共犯及妨碍司法公正。

案件并未就此终结。根据其供述,专案组顺藤摸瓜,对城北废品回收站实施全天候布控。三天后,一名自称“刘经理”的男子驾车进入站点,被当场控制。在其车内查获大量虚假合同、境外账户流水单以及一份手写名单??上面赫然写着李卫东、张德海等七个名字,每人旁边标注着“已处理”或“待跟进”。

令人震惊的是,名单末尾竟还有两个新名字,其中一个正是赵志国。

“他们连自己人都不放过。”杨林看着文件,声音低沉,“一旦失去利用价值,或者可能成为隐患,就会被清除。”

王帅握紧拳头。他知道,这不是一起孤立的命案,而是一张隐藏在城市底层的利益网络,悄然吞噬着一个个挣扎求生的灵魂。张德海因举报违规被排挤,退休后被迫参与倒卖;李卫东为赚快钱沦为运货工具;赵志国因债务沦为人质;陈建平则在贫困与恐惧中成了执行者……每个人都在泥潭中挣扎,最终却被更大的黑暗吞没。

结案会上,局长神情凝重:“这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一个系统性腐败滋生的恶果。我们必须向上级建议,全面整顿物流园区、危化品管理、废旧物资回收等行业监管漏洞。”

王帅站在会议室角落,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他想起李卫东姐姐抱着骨灰盒痛哭的模样,也想起赵志国孩子在校门口踮脚张望父亲归来的样子。

正义或许迟到了,但它终究来了。可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呢?那些破碎的家庭呢?谁来补偿?

几天后,匿名举报通道再次收到一封信。信纸泛黄,字迹歪斜:

“警察同志:

我是化肥厂的老钳工,干了三十年。

我知道的事不敢当面说。

但我想告诉你们??当年张德海举报的车间事故,根本不是意外。

是有人故意关闭安全阀,导致反应釜超压爆炸。

死了两个人,厂里赔钱私了。

张德海坚持要查,结果被逼提前退休。

现在他死了,可真相还在地下埋着。

求你们,别让它烂在土里。”

王帅读完,久久未语。他将信小心翼翼折好,放入档案袋,封面上写下:“关于胜利化肥厂2015年爆炸事故复查建议”。

他知道,这封信可能会石沉大海,也可能掀起一场风暴。但他必须递交。因为有些事,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有些人,不该因为沉默就被遗忘。

夜深了,办公室只剩他一人。台灯下,刑警日志翻开新的一页。他提笔写道:

“今日结案两起,立案一起。死者三人,嫌疑人四名,破获非法经营团伙一个。看似寻常,却皆由生存所迫。我们抓的是罪犯,但也不能忽视背后的困局。法律之外,还有人心;破案之后,仍需反思。愿我不忘初心,不负职责,哪怕前路荆棘遍布,亦当步步前行。”

合上本子,他熄灯离开。走廊尽头,月光洒落,像一条通往远方的银色小径。

第二天清晨,新的警情通报响起:郊区水库发现一具浮尸,疑似失踪多日的网约车司机。

王帅披上外套,对杨林说:“走吧,去看看水底藏着什么秘密。”

脚步声回荡在清晨的楼道里,坚定而清晰。

他们又一次出发了,迎着晨光,走向未知的迷雾。

在这座永不眠息的城市里,罪恶如同野草,春风吹又生。但也总有那么一群人,手持利刃,俯身割除;肩扛灯火,穿行于暗巷。

他们是沉默的守望者,是亡魂的代言人,是光明与黑暗交界处的哨兵。

只要还有一个疑问未解,只要还有一丝冤屈未雪,他们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案件背后,都不只是一个名字、一段记录,而是一段人生,一场悲欢,一次对公平最后的呼喊。

而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让那呼喊,终被听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