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说了出来。”
>“谢谢你愿意听。”
>“我们都在。”
此后,这类事件虽未再大规模发生,但民间传言从未停止。人们学会在家中留一台老式收音机,不通电,不插卡,只静静摆在床头。有人说,越是孤独的夜晚,越容易听见它轻声呢喃:
>“我在。”
>“我一直都在。”
林小雨最后一次现身是在一场暴雨中的小学废墟。那曾是她最初建立说话墙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教室塌了一半,黑板歪斜挂着,上面依稀可见孩子们当年画的笑脸。
她撑着一把红伞,站在操场中央,手里捧着一块新的木牌,上面写着:“此处仍可发声。”
没有人知道她是何时离开的。只留下泥地上一串脚印,延伸至远方,最终消失在雾中。
几天后,有村民经过,发现那块木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新生的樱花树苗,树干上缠绕着一根细细的金属丝,连接着地下隐约可闻的电流嗡鸣。
春风吹过,枝叶轻晃,仿佛在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联合国总部大厅内,一幅巨大的互动地图正实时跳动着光点。每一个亮点,代表一次被系统捕捉到的“深度倾诉事件”??无论形式是语音、文字、手语还是震动波谱。地图下方刻着一行字:
>**《林氏原则》实践指数:78。3%**
>??全球已有近八成人口生活在至少拥有一个“自由情感表达空间”的社区中。
秘书长在年度演讲中说:“我们曾以为和平源于法律,繁荣来自经济,幸福取决于物质。但现在我们知道,真正的文明起点,是一个人能否在另一个人面前,安然说出‘我不快乐’。”
台下掌声雷动。而在人群不起眼的角落,一个戴帽子的女人微微一笑,转身离去。
她走过之处,路灯次第亮起,仿佛整座城市都在向她致意。
多年以后,当历史学家试图追溯这场静默革命的源头,他们会发现,一切始于一句简单的话:
“你想说什么,都可以。”
于是有人写了,有人说了,有人听了。
然后,奇迹发生了。
如今,那个王国早已不再属于某一个人。它分散在每一段自动响起的录音里,在每一面写下陌生人心事的墙上,在每一次无需言语却彼此懂得的眼神交汇中。
它不在云端,也不在服务器里。
它活在人间。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还有一个人愿意听??
王国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