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疏梅笑得合不拢嘴,她依稀记得曲青川说办案要分享,这几回他们的确发现了重要线索,费江河也做到了第一时间分享,但每次贾向东就像闪电一样来争功。
车子很快就到达了南城二中,和学校说明了来意后,他们见到了谭芸夏曾在高中时的班主任徐潇,徐潇今年三十多岁,是一名数学老师,从谭芸夏那一届开始也是第一次当班主任。
在费江河告知谭芸夏已经遇害后,徐潇表情很震惊也很悲伤,他就淡淡说了一句:“真是太可惜了。”
他对谭芸夏印象很深,那时候,谭芸夏很受学生们欢迎,她会跳舞会唱歌,还会弹钢琴,有一回还在学校联欢晚会上表演了钢琴独奏,对他来说,谭芸夏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她的学习成绩也很不错,高考分数在班上也是前二十,考上了本科,最后上了一所本省财经大学。
徐潇对谭芸夏家庭环境也略知一二,知道她父亲是一家银行的副行长,家庭条件优越,在穿着上比大多数孩子要好,但是他又说,谭芸夏并没有因为条件好而特殊化,相反,她性格质朴,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
徐潇在描述谭芸夏的性格时,李疏梅也在思考,因为这和黎晓霜描述的有些不一样,但她认为一个高中生在学校里以学业为主,应该和工作后有很大差别,高中三年,徐潇看在眼里的谭芸夏应该是真实的。
但朱丞星在谭芸夏读高中时应该已经参加了工作,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结识了谭芸夏?
理论上来说,谭芸夏在读书期间,不可能和一个装修设计公司的人有过交集,难道是一场不经意的偶遇。
这时,费江河拿出朱丞星的照片,展示给徐潇看,“徐老师,你看看,这个人有印象吗?在谭芸夏读书期间,他有来过学校吗?”——
作者有话说:非常感谢大家的营养液灌溉,爱你们!
第116章第116章剪碎的白裙子。
徐潇将照片拿在手里,仔细看了又看,最后摇头说:“不认识。这人应该是社会人士吧,我见过谭芸夏父母,这人没印象。”
“这就是杀害谭芸夏的犯罪嫌疑人。”费江河直接指出。
徐潇拿着照片的指头颤了一下,他差点把照片丢出去,理智让他保持了冷静。照片里的人看似普通,实则眼袋重,脸部肌肉下垮,法令纹陷进去显得挺奇怪,一看不是什么好人。
他将照片递回到费江河手里,摇头说:“真不认识,从来没见过他。”语气也低沉了几许。
费江河接回照片没说话,看来这趟旅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但李疏梅坚持认为,徐潇作为老师不了解谭芸夏的人际关系不足为奇,他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谭芸夏当年的同学了解一二,作为同学,不可能对谭芸夏完全不知情。
费江河又问了几个问题后,徐潇也做了回答,但已经和今天的主题越走越远了,费江河又让李疏梅提问。
李疏梅就问了一个问题,谭芸夏有没有关系特别好的同学?徐潇说几年过去,他没有太大印象,不过强调,谭芸夏和大家关系都很不错。
准备离开的时候,李疏梅提出要一份谭芸夏的同学通讯录。
徐潇打印出来交给了李疏梅,但也表示,五年过去了,通讯录上的家庭电话和住址不一定准确。
李疏梅拿在手里看了看,通讯录上的信息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填写电话,有一部分同学电话是一样的,她大致猜出,五年前也就是1995年,并非每个家庭都有电话,所以有些同学可能因为关系好填了同学的电话,或者几个人填一个电话。
但家庭住址应该是有效的,要想查明最完全的信息,只能挨家挨户走一遭了。
出了学校门后,三人在一处荫凉的大树下商量起来,费江河问:“你们觉得我们接下来的调查方向是什么?如果一家一家问去,我们三个人恐怕不够,得联系当地派出所帮帮忙。”
一个班级大概是五十多名同学,靠三个人走访一遍时间将会很长,如果地址有变化,那么又会增加难度,而且现在又面临着结案的期限,他们不可能一直在外面调查。
李疏梅觉得必须得找人帮忙,这时祁紫山说:“老费,疏梅,其实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搞清楚谭芸夏和朱丞星真正的关系。也许问完所有同学我们也未必知道。”
费江河思虑了下说:“紫山,你这话我没太听懂,什么叫真正的关系?”
祁紫山缓缓一笑:“不好意思,我表达有问题,我想说的是,如果朱丞星并不是在学校见到的谭芸夏呢?”
李疏梅恍然大悟,是啊,他们一直认为谭芸夏是在学校认识的朱丞星,所以一直期望从她的同学当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有没有可能他们的“相遇”发生在校园外,这样的话,就没人知道谭芸夏的全部经历。
费江河点点头,“紫山你说的是,打个比方来说,谭芸夏外出办事,遇见了朱丞星,朱丞星因为某种原因欺负了谭芸夏,而恰好,谭芸夏的好朋友黄曼丽和胡灵妍及时出现,三人合力惩罚了朱丞星,朱丞星怀恨在心,于是在若干年后,实行报复。”
李疏梅觉得费江河的想象力挺强,不过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答案。
祁紫山道:“对,可能是类似的事。”
费江河的语气却低落起来:“如果是这样的偶然事件,那就难搞了,首先有没有目击证人呢?如果没有,那完全就无法搞清楚。万幸有目击证人,我们又如何找到他?”
空气一下子沉寂下来,李疏梅手里始终拽着那张通讯录,在大家都没有头绪时,她反复浏览起来,试图从中发现一些信息。
半晌,费江河问李疏梅:“疏梅,你有想法没?”
疏梅在通讯录中瞅了又瞅,忽然发现一个规律,这个通讯录不是按学号排的,是按宿舍排的,六个人一组,她以前在学校时也这样排过名。
谭芸夏和其中五名女孩住在一个宿舍,她们的关系肯定是比较近一些的,她连忙把这个发现说了出来,并提议:“我们先从这个宿舍的同学走访吧,然而再走访相邻宿舍的同学,如果她们之间知道些什么,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提前找到答案。”
费江河和祁紫山同时点头,对她的方案交口称赞。上了车后,费江河又夸她:“疏梅,还是你眼尖,学画的就是不一样。”
很快车子就到达了第一个女同学家,这家里只有一位老人,经了解,她孙女去外省工作了,倒是留了一个座机,三个人立即打过去,但是座机没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