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从1993开始几个女主 > 第一三八五章 花花轿子人抬人(第2页)

第一三八五章 花花轿子人抬人(第2页)

所幸,高层最终选择支持。国务院特批专项资金,并成立跨部委协调小组,保障关键资源供给。更重要的是,一批老科学家陆续站出来发声。其中一位曾在“昆仑”项目中担任副总工的院士公开撰文:“我见过太多半途而废的伟大构想。这次,请让我们走到最后。”

春风拂过南方大地时,“盘古”已完成第二阶段目标:首款全自研64核服务器CPU原型设计完成,命名为“盘古?元灵”。其最大特色在于内置“可信执行矩阵”,可在硬件层面实现应用级沙箱隔离,性能损耗不足传统虚拟化的十分之一。

更令人振奋的是,搭载“元灵”模拟器的“鸿蒙OS3。0Alpha版”成功启动,并流畅运行数据库、Web服务器等基础服务组件。开机画面不再是简单的LOGO,而是一幅动态星图??随着系统加载进度推进,一颗颗星辰依次点亮,最终汇聚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蒋滔盯着屏幕看了许久,忽然转身对助手说:“加一句启动语。”

片刻后,代码提交记录显示新增一行字符串:

【此光不灭,照我征途。】

夏季来临前,东科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合作,在上海张江建成国内第一条7nm中试产线。尽管良率初期仅12%,但每一次流片都积累了宝贵数据。第七轮试产时,良率跃升至68%,首批“元灵”芯片正式封装出厂。

开机动态测试当天,整个火种舱第五层挤满了人。屏幕上倒计时归零,电流注入硅基底的瞬间,示波器波形平稳上升。

“BIOS自检通过。”

“内存初始化完成。”

“PCIe枚举成功。”

“内核加载……成功!”

欢呼声炸响。有人抱头痛哭,有人冲出去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烟花。蒋滔静静站着,手指轻轻抚过那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喃喃道:“老师,您看到了吗?中国的指令,终于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奔跑起来了。”

然而胜利尚未到来。

就在发布会筹备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供应链危机爆发。某关键光刻胶供应商突然终止合作,理由是“接到上级监管部门通知”。备用渠道排查后发现,几乎所有国际厂商都在同一时间段对中国客户实施隐性封锁。

李东陵亲自飞往日本、荷兰斡旋无果,回国后召集紧急会议。会上,他当众撕碎了一份原定于秋季发布的商业化路线图。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把我们憋死在摇篮里。”他目光冷峻,“那就别怪我们掀桌子了。”

三天后,东科对外宣布:联合国内十余家材料企业成立“光启联盟”,共同研发全系列半导体制造耗材。同时开放“盘古”部分底层接口,邀请全球开发者参与适配驱动程序开发。

此举引发连锁反应。欧洲多家开源社区积极响应,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率先提交了首个显卡驱动补丁;印度一群年轻工程师自发组建移植小组,尝试将“鸿蒙OS”移植至低成本教育平板;甚至连硅谷都有华人工程师匿名贡献代码,附言写着:“我在异乡,心仍向东。”

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飘下时,“盘古”系统正式进入国家电网调度中心试点运行。这是全球首个将国产全栈技术应用于超大规模电力网络的核心控制系统案例。三个月试运行结果显示,故障响应速度提升5。3倍,全年预计节省运维成本超二十亿元。

年底,工信部发布《中国基础软件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以“盘古”体系为核心,推动建立国家级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标准框架。全国二十八个省市启动“信创云”建设,统一采用鸿蒙OS作为政务云底座。

又是一年春至。

2029年4月1日清晨,贵州平塘天文台。一座新建的数据中心静静地卧在喀斯特地貌的怀抱中,屋顶镶嵌着巨大的太极图案。这里将成为“盘古”系统的首个天文观测专用节点,直接连接FAST天眼望远镜阵列。

启动仪式上,蒋滔亲手按下电源键。巨型屏幕上,数据流如银河倾泻,实时处理来自宇宙深处的脉冲信号。系统自动识别并分类了三颗疑似系外行星的目标源,全过程耗时仅1。7秒。

现场掌声雷动。

记者问他此刻最想说什么,蒋滔望向星空,声音平静却有力:“四十六年前,一群人在昏暗的机房里梦想做自己的操作系统。今天,我们的系统正在帮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这条路很难,但我们一直相信??只要不停下脚步,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当晚,鸿蒙社区论坛悄然更新首页横幅。没有广告,没有公告,只有一行缓缓滚动的文字:

【谨以此刻,献给所有在黑暗中执灯前行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