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一直想一个事的时候,就会忘了别的事。
四婶是不会给自己看进货单的,颜辉现在再回去,如果四叔不在,他肯定看不到进货单。
而四叔在店里的时间一向很短,也就是说再回去大概率碰不到。
颜辉一下子陷入了患得患失之中,但他很快地看到了自己本子上写的字。
要有格局。
格局。
静下心来,他也明白,他并不是需要拿四叔的进货单去做什么大生意,更不是说少了最近一周的几种木材价格就会出问题。
这其实是次要矛盾,没必要为了这个事多操心。
细节这种事情,要尽可能做好,如果没做好,就不要纠结。
想到这里,颜辉一下子坦然了。
。。。
第二天,颜辉早早地来到东门这边,吃完馒头,就开始寻找生意。
宋致远距离这边有点远,一般要上午九十点钟才能过来,在此之前颜辉自己就可以找客户。
今天的运气还算可以,两个小时问了二三十个人,成了两单,一共赚到40块钱。
这让颜辉都有些动摇了,如果自己不在二哥那边搬木头,而是选择全心全意地寻找客户谈差价,是不是会赚的更多?
如果不是二哥给他升了领班、涨了工钱,他还真的有出来单干的想法!
正溜达着,宋致远从不远处过来,背上还背了几个藤条编织的筐。
“辉哥,”宋致远远远看到颜辉,上前打了个招呼。
“来了?你这?”颜辉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你每天早出晚归,什么时候编筐?”
“我回家就睡了,早上四点起床,打开灯编到六七点,天亮了就出发。”宋致远解释道。
“你编得这么快?”颜辉有些惊讶。他虽然没有用藤条编过筐,但是竹编见得太多了,光是处理材料就很费时间。
“我爸会帮我把藤条处理好。”
“我一直没问过你关于你爸的事情,我感觉你爸应该是个挺有文化的人,是吧?”颜辉也想再深入了解一下宋致远。
“我爸。。。我爸以前是老师,后来。。。他。。。”
话说到这里了,宋致远也不打算避讳颜辉,把他家里的事情讲了一下。
宋致远的家庭其实挺幸福的,出身比颜辉要好得多,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医生。
5年前,宋致远刚刚读到二年级,家里突发横祸。
1990年的冬天,奉天及周边地区遭遇寒潮,并发生了“三冻”的自然灾害。
当时宋致远家庭条件算是不错的,他爸买了塑料布和胶带,把家里的窗户缝等地方全都封上了,而且家里还有煤炉。
当时很少有人烧得起煤,大部分人冬天取暖还是使用木头烧火炕,宋致远他爸也不太会用煤炉,但用了以后发现还挺好用,温度稳定而且持续时间长,加煤也方便。
煤炉用了差不多一个月,也都用习惯了。有一天晚上,也许是风太大导致气体倒灌,也许是倒煤的时候不注意挡住了出烟口。
具体是什么原因已经无法考据。
一家三人全部煤气中毒,一死二伤,宋致远从此失去了母亲。如果不是因为宋致远的父母都有工作,没上班被单位找上门,恐怕三个人都没了。
从那之后,不知道是中毒后遗症,还是伤心过度,宋致远的父亲一蹶不振,精神有一些不太正常。
“我爸总是跟我说要笑对人生,我小时候他总是这么说,但是他自己挺不下来。”宋致远聊到这里,看向颜辉,“辉哥你说是不是,伤心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