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是通过台词。
安森不准备挑战马丁的强项,强迫马丁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他准备用微表情塞满台词之外的想法。
换而言之,即使没有台词的部分,他也通过肢体语言、微表情、身体动作塞满镜头,不断制造信息。
比如,走路蹦蹦跳跳,脚尖点地,如同脚跟踩着弹簧一样。
比如,持续不断抖腿,不是因为焦虑,纯粹就是好动,安静不下来。
比如,抓耳挠腮,似乎因为皮肤干燥,其实是心绪浮动。
诸如此类。
然而,这非常危险,太多的话,不仅浮夸而且油腻,稍稍不注意就演变为小丑——
喜剧,应该是引人发笑,而不是沦为笑话
此时,自然而然能够联想到金-凯瑞,这位橡皮人,不仅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也是一样丰富,再夸张再油腻再荒唐的表情,他都能够驾驭;但问题在于,金-凯瑞之所以是金-凯瑞,那是因为他的独一无二,其他人的模仿难免落于下乘,画虎不成反类犬。
同时,如果不够的话,太拘谨太小心太刻板,又显得束手束脚,不要说制造喜剧效果了,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怪胎。
没有人能够笑得出来。
重点,应该在于那种机灵劲,表面看起来老老实实,但其实内心戏多,调皮捣蛋的性子完全无法掩饰。
不是古怪,而是机灵。
前所未有地,安森需要自己的面部肌肉调动起来——
他没有偶像包袱,他完全不介意搞笑,重点在于,既然搞笑,那就必须到位。
现在,安森可以完全理解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坚持了,他对方法派演技深恶痛绝,坚持使用表现派演员。
他不需要演员挖掘内心,什么童年阴影、什么人物弧光,全部都不需要,只是需要演员精准地传递情绪。
应该害怕的时候就是害怕,应该尖叫的时候就是尖叫。
眼前也是一样,安森需要暂时放下雷误杀孩子之后的愧疚,展现一个顽皮机灵街头少年的生动形象。
他需要调动五官,他需要无声吐槽,以这样一种方式为角色注入魅力,继而和布莱丹碰撞出火,制造喜剧效果。
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颧骨。脸部肌肉全部调动起来,但那一条模糊的界线依旧无法准确把握。
方法派演技全靠灵感,而表现派演技则依靠方法,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只是他暂时没有找到罢了。
但认真想想,当初“老友记”和“公主日记”的时候也同样是一无所知,懵懵懂懂地摸索出自己的表演方式,现在也是一样。
看来,只有实践出真知了,一直在这里苦苦钻研也琢磨不出一个所以然。
拍拍脸颊、放松肌肉,安森没有继续在房间里待着,准备正式投入拍摄工作,结果一下楼就看见窗户外面探头探脑的身影,如同前来动物园看猴子的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