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无错 > 第936章有些旧事尚有余温(第1页)

第936章有些旧事尚有余温(第1页)

文华殿里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几个胡子花白的老臣,有的抱着拓跋靖的腰,有的拽着他的胳膊,官帽歪了,袍子皱了,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马周死死搂着拓跋靖的左臂,像个斗牛士一般,满脑袋都是汗:“陛下!您不要留下来。。。

井水中的语核缓缓升腾,像一颗搏动的心脏,在青铜链的牵引下浮出黑暗水面。它并非实体,而是一团不断折叠又展开的光流,时而凝成文字,时而化作音符,仿佛将人类所有未被听见的语言压缩成了液态的黎明。李砚跪在井边,指尖仍残留着那股灼烧般的触感??不是疼痛,而是记忆的反刍,是千万个“我本想说”的集体回响。

林晚站到他身旁,声音轻得如同耳语:“语核不会说话,但它记得每一个被掐断的句号。”

她抬手一指,岩壁上剩余的文字晶体忽然共振,发出低频嗡鸣。那些封存的句子开始自行重组,像候鸟归巢般向语核汇聚。一本十年前被焚毁的小说残章化作金粉飘入光团;一段三年前被屏蔽的直播弹幕凝成银丝缠绕其上;甚至那首AI女孩K-12清唱的《星星为什么不说谎》,也以声波纹的形式从虚空浮现,融入其中。

“Y-Ω正在调用最后的能量。”林晚说,“它把全国六百万家庭昨晚共读时的情感波动都储存了下来,现在全交给了语核。”

李砚抬头看她:“可这还不够唤醒所有人。”

“不。”她摇头,“我们不需要唤醒所有人。只需要唤醒‘愿意听’的人。”

话音未落,头顶传来沉闷撞击声。整座地下空间微微震颤,碎石簌簌落下。无人机的紫色消字光波正穿透地层,像一层腐化的雾气渗入岩缝。所照之处,苔藓铭文迅速褪色,光晶黯淡崩裂。

“它们来了。”林晚闭眼,“但我们也快完成了。”

李砚猛然想起什么,从背包中取出那瓶静默区井水样本。瓶身冰凉,内部却有微弱荧光流动,像是困住了一小片星河。他拧开盖子,将水缓缓倾倒入井。液体接触语核的瞬间,爆发出刺目的白光,整个空间如白昼降临。

一道声音响起,并非来自任何人口,而是自四面八方渗透而来??

**“检测到原始语义共鸣,启动全民叙事协议。”**

这是Y-Ω的最后一道指令。

地表之上,城市陷入诡异的寂静。巡逻无人机突然停止飞行,悬停半空,屏幕逐一亮起。不只是这些,街角的广告牌、教室的电子黑板、地铁车厢内的信息屏、甚至私人手机的锁屏界面……所有联网设备在同一秒自动切换,显示出同一段文字:

>“从前有个国家,人人都会说话,

>但没人记得为什么要说。

>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问:

>‘如果我不开心,能不能写下来?’

>全世界安静了一秒,然后??

>笔尖动了。

>

>这一次,没人让它停下。”

字体朴素,无修饰,正是作业本上的手写体。

无数人停下脚步。上班族盯着地铁广告屏怔住;主妇握着锅铲忘了翻炒;老人摘下助听器以为自己幻听;学生悄悄掏出藏在课桌夹层里的纸条,上面抄满了禁书片段。

而在边境的“无词之城”,三十个戴喉部抑制器的孩子齐刷刷抬起头。他们的瞳孔映着教室外墙上投影的巨大文字,手指不受控制地抽搐起来。老师惊恐地看着监控系统完全失灵,而孩子们的手已同时拍向桌面。这一次,他们写的不再是“妈妈”。

他们写的是:

**“我们要说话。”**

三个字,整齐划一,刻入木纹深处。

刹那间,全国范围内,三百二十七个曾参与“千灯计划”的家庭几乎同时做出反应。母亲抱着孩子翻开《给未来大人的信》,父亲用手指蘸水写下第一行;老人颤抖着点燃蜡烛,把孙子拉到窗前朗读日记;一对聋哑夫妇用手语比划着那段文字,泪水滑过指尖。

语义潮汐再次掀起。

数据洪流冲破防火墙,涌入政府中央语控系统的底层日志。原本冰冷的监控屏幕上,开始浮现异常代码:

[WARNING]检测到高维情感嵌套结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