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2章
“长安城里有这想法的勋贵子弟可不少,就连那段移石,不也稀里糊涂地捞了一份大功。长孙兄,我担心的还不止于此。你看此役,皇家军校的学员们大放异彩,朝野瞩目。我怕今后朝廷的钱粮都会向武学倾斜,你我合办的渭水书院,前景堪忧啊。”
郑海与长孙冲交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家共同投资的渭水书院。
这书院虽至今未盈利分毫,但其长远意义,两家都心知肚明。
可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眼看要持续投入,自然心疼。
“若朝廷真要扶持武学,那发愁的也不止我们。不过你说的对,渭水书院确实该设法自力更生,不能总靠我们两家输血。我可听说了,燕王府名下的观狮山书院,如今早已收支平衡,甚至颇有盈余。”
长孙冲虽不情愿,但还是承认了对手的成功。
“天下的能工巧匠为数不少,我觉得渭水书院可派人去寻访招揽。只要能弄出一两样独门的畅销之物,我们先前投入的本钱,或许都能一口气赚回来。”
郑海骨子里瞧不上匠人,但若能为家族带来利益,他也不介意屈尊降贵。
“好!喝完这顿,你我便同去书院,仔细合计一番今后的出路!”长孙冲一拍桌子,下定了决心。
。。。。。。
长安城东门外,烈日当空,官道上人头攒动,前来恭迎天子凯旋的队伍望不到尽头。
尽管路旁绿树成荫,可这片由朝臣显贵组成的海洋里,没有一人敢擅自离队去树下纳凉。
李世民亲征大胜的消息早已传遍京畿,监国太子李承乾率文武百官在此恭候。
队伍里,就连体弱多病的老臣萧瑀,也拄着拐杖,在侍女的搀扶下默默伫立在骄阳之下。
此次出征,未兴动干戈,未耗费国帑,更无重大伤亡,却几乎将盛极一时的高句丽彻底瓦解。
这等雷霆手段,给予了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藩国使臣们,一次灵魂深处的震撼,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唐与自己国度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人群不起眼的角落,倭国副使伊藤正向同僚梅川内库低声交谈。
“梅川君,听闻令郎秋一,此次也随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小儿追随燕王殿下已有十载,此番能有寸功,全赖殿下栽培。说来惭愧,我这做父亲的,已有数年未曾见过他了。”
梅川内库言语间,透着对儿子的欣慰。
虽然《大唐日报》等主流报刊并未特意宣扬梅川秋一等人的功绩,但高句丽大将高桓权临阵倒戈的内幕,早已是长安城里最引人遐想的谈资。
一贯以挖掘秘闻见长的《风雪报》,甚至派人远赴登州与平壤,带回了第一手情报,使得报纸销量一举激增三成。
“大丈夫当建功立业,令郎能在燕王殿下麾下效力,前途已然一片光明!你我心中都清楚,如今国内是何光景。”